不耻下问主要内容20字58句

不耻下问主要内容20字

1、只有不断地向他人请教、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2、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问题很简单,以他的地位或学问应该是理解,但是可能理解的不全面,但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3、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又被告知诸葛亮不在,关羽和张飞非常生气。他们纷纷劝说刘备不要再去了,可是刘备坚持再去。

4、不耻下问的主要内容是指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要因为自己的自尊心而不去问别人,而是要敢于向他人请教。

5、尺的意思是羞耻。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会像那些没有自己聪明的人去学习,而感觉到羞耻。

6、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7、鲁肃尽忠尽孝,举荐人才。

8、不耻下问指不要害怕或不愿意问一些看似基础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这种态度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有效地学习,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盲点和错误,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同时,不耻下问也体现了人们的谦虚和开放心态,这种心态具有很大的价值。

9、这个内容可以延伸到很多方面,比如说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也可以不耻下问,向同事、领导或者专业人士询问,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10、后来诸葛亮出山助刘备,联孙抗曹,赢得赤壁之战,后来又夺取了荆州和益州,建立蜀汉政权,从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1、您好不耻下问主要内容简洁版:

12、总之,不耻下问的精神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工作,还能够带来更多的收获和提升。

13、他们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

14、益州天府之国根据地荆州立足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双向并进大事可成汉室复兴

15、司马徽举贤不避亲,

16、三顾茅庐,刘备一直打听诸葛亮的动向,这一天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就带着关羽张飞再次前去,这一次门童告诉他们诸葛亮在睡大觉。张飞很是生气,想进去把诸葛亮揪出来,刘备说我现在无权无势,诸葛亮愿意出山助我,是我的荣幸。这次与诸葛亮得以相见。

17、三分天下占据人和;和东吴孙氏结盟以北方曹氏为主要目标

18、不耻下问和主要内容简洁都是学习和沟通中非常重要的素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进步。

19、二顾茅庐,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关羽,张飞再次前去,希望这一次能碰到诸葛亮,可是再次失望,门童告诉刘备说诸葛亮出远门了,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刘备再次失望而归。

20、不耻下问的近义词成语有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敏而好学、虚怀若谷、移樽就教等等,不耻下问的反义词成语有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师心自用、自以为是等等。

21、后人尊称孔圉为孔文子,称孔子为孔夫子。

22、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虚心求教。耻:以……为耻。下:求助于地位低的人。还有,不耻下问的近义词为不矜不伐,反义词为好为人师、骄傲自满。

23、诸葛亮旷世奇才定计三分天下,

24、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纷纷割据势力范围,其中以占剧黄河淮河流域的曹操,袁绍以及南方长江流域的孙策孙权兄弟,四川盆地的刘表为强。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刘备集团,急需要充实实力,占据地盘。

25、扩展资料

26、战术层面

27、因为不耻下问是一种谦虚的态度,表示自己愿意学习和接受别人的帮助,同时主要内容简洁也可以让别人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8、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叫刘备的人本来成立个初创公司,结果在中原被人把公司砸了,之后他为了她我生活只能屈居于刘表的公司,但他不死心啊,非想着自己仪表堂堂,重情重义,又是名门之后,必须要自己创业,所以私底下背着老板刘表招募人才打算单干,他招人动静太大,惊动了教授徐庶和司马徽,他俩就给刘备说你去找诸葛亮,那是个大才,能帮你将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刘备一听大喜,然后就带着小弟张飞和关羽去拜见诸葛亮,拜见了三次才请出来。

29、原文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文也。"

30、在实践中,不耻下问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不耻下问主要内容20字

31、不耻下问指的是学习中不怕问问题、不抱怨不理解、不懂得内容,而是主动去寻求答案的态度。

32、刘备闻得卧龙—诸葛亮(字孔明)者得天下。

33、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34、另外,不耻下问也可以延伸到生活中,比如说向身边的长辈、朋友、专业人士咨询健康相关的问题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帮助。

35、这让孔子的学生子路很吃味,很不服气,觉得孔圉不配有和孔子相当的评价。还因为这个事儿问孔子。孔子回答得很有意思,他说:孔圉啊,聪明好学,有不明白不懂得地方,他都敢于向不如他的人请教,就凭这一点,他就配得上称"文公".

36、三顾茅庐讲述的是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听说南阳有一个奇人叫诸葛亮,登门去拜访,结果诸葛亮出游了;第二次刘备冒着大雪再次拜访,诸葛亮去友人家了;第三次刘备拜访,诸葛亮正在家里睡觉,刘备一直等到他醒来,终于得见诸葛亮。

37、大哥刘备实在是混不起走了,这时候神仙徐庶到刘备处,并打了几场胜仗。但曹操用计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临走推荐了卧龙诸葛孔明。通过徐庶,刘备也深深感受到人才的重要性。也认为徐庶都那么厉害,推荐的卧龙先生也应该很厉害。因次亲自三次上门请贤。

38、以上就是不耻下问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39、诸葛亮看到了刘备的决心和诚恳,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皇朝。

40、不耻下问故事里,首先讲了和孔子同时代的卫国大夫孔圉,死后得到了文公的称号。

41、这种做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42、刘关张打天下,希望得到有智谋的诸葛亮教导,曾经拜访三次才得以会见。诸葛亮感激刘备邀请至诚,最终同意出山,与之共取天下。要注意的是,每一次拜访,三人都有不同表现:刘是始终如一的虔诚;关是听大哥的勉强随着;张是不耐其烦欲揪出之。这些都是后来情节铺开的伏笔。

43、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44、《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45、战略层面

46、就放下身段,在鹅毛大雪的日子里,三次登门茅庐——草房子,拜访诸葛亮,求贤若渴,真诚之心感动对方,获得对方信任,出山辅佐其三分天下。后来以此此形容谦虚渴求人才。

47、不耻下问这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8、东汉末年,群雄纷争,天下大乱。刘备生在乱世也想建立一番功业,可手下没有谋士。于是有人向刘备举荐诸葛亮,说得此人能得天下,于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一同前去拜访诸葛亮。

49、一顾茅庐,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到南阳隆中诸葛亮家里。第一次去扑空了,门童告诉他们说诸葛亮找朋友下棋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很是扫兴,就回去了。

50、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51、不耻下问这个汉语成语的意思是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不耻下问”的“耻”字意思是以......为耻,不耻下问这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52、荆州立足联吴抗曹站稳脚跟

53、玄德公团队定位切入:

54、确实是一种优秀的学习态度。

55、在这个世界之中做任何的事情,只要能够让自己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来,怕对方没有自己优秀,也不会有任何的尴尬,因为这个世界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得到一些真实的道理的。

56、三顾茅庐的故事:三国时,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识。一天,他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帮他。到达后,却被告知诸葛亮不在,刘备失望而回。

57、进取益州三分天下时机双出

58、关羽张飞对待领导的主张绝对的服从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