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改革

什么规定 实行养老保险三层次改革?

国发(1997)26号文件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建立,同时规范了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到了2006年1月,对于个人账户进行了做实管理,同时改革了养老金的计算方式,现在的养老金计算方式都一直延续了2006年以后的计算办法。

中国养老保险改革背景和过程?

养老保险,是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的大事;养老保险的制度改革,涉及金融市场、财政体系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复杂而艰巨。《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书,围绕我国养老制度的市场化改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证分析,可为政府决策部门和社会保险机构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相关专家学者提供参考。 21世纪是一个不稳步推进改革就没有发展的时代。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从1978年的3645.2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71564亿元,增长129.37倍,从第七大经济体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的养老保险体制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发展与完善。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1、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制度模式,从单位保障变为了社会保障。 确定为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这样规定,与现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和经费保障制度是相适应的。 纳入改革范围的单位和人员,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 2、改革从较为单一的由财政供款为主的渠道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形成单位、个人、政府共担的新机制。 规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要缴纳养老保险费。 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统一计息。 3、由原来按“最终工资”的一定比例分档计发退休费,改为主要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工作人员的职务、工资变动可以精细计算到每年、甚至每个月,能够充分体现个人全部职业生涯所作贡献。 改革后,基本养老金待遇分为两部分: 一是基础养老金,以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每缴费1年计发1个百分点,即缴费年限越长,待遇水平越高。 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历年个人缴费的本息,除以规定的计发月数。 4、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养老待遇调整统筹考虑。 这也是一个重大变革,有利于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