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防烈度怎么划分

本文目录一览:

楼房抗震等级划分标准?

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商住楼明确了房屋抗震等级,主要包含A.乙.丙.丁4个等级。 1.甲类建筑:重要建设工程和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发生比较严重次生灾害工程建筑,地震灾害破坏后也会产生非常大的社会效应或财产损失。 2.B类建筑:归属于地震发生时不可以中断或者需要尽快恢复工程建筑。地震灾害破坏后,也会产生非常大的社会效应或相当大的财产损失,包含城市极为重要的公用设施和人流密集的多层大型公共建筑。 3.甲类.B类建筑:当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达到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需求;当地区抗震设防等级为9度时,应达到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要求。 4.丁类建筑,其地震灾害破坏不影响甲.乙.C类建筑,社会效应和财产损失轻微,一般储存价值低.人员活动少.单层仓库等无次生灾害。 5.丙类建筑应归属于除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建筑,如居住建筑、寝室和公寓楼。丙类建筑必须符合该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需求,当建筑场地为一类时,除6度外,应容许依据该地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结构措施。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各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分别是: (1)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抗震设防烈度如何划分?

抗震设防烈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目前抗震规范中一共考虑了6、7、8、9度抗震设防和不设防。

震级与烈度设防标准?

一、地震震级:震级衡量的是地震的大小,是对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说的是某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是对地震的具体属性的描述,对应一个震级。因为某次地震所释放的总能量是固定的,所以它的震级也是唯一的。比如1995年阪神大地震是震级6.8,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震级是7.9。 震级大一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10的1.5次方倍,也就是31.6倍;震级大两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31.6的平方倍,也就是1000倍。以此类推……。 我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二、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衡量的是某次地震发生之后对某个地区的影响。烈度的大小与地震震级相关,但并没有明确的数值关系,主要牵扯其它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效果不同。也就说,烈度跟震源深浅、地震类型、地质条件等等都有关系。不同的地震会有不同的破坏效果;相同的地震,发生在地球上不同的地区也会有不同的破坏效果。同样都是6级地震,一个震中烈度可能是7度,另一个震中可能会达到8度。由于地形地质的不同,同样的地震,震中烈度可能是9度,往外50公里可能降低到8度,再往外150公里可能降低到7度。烈度的分布大致上遵循着越靠近震中越大的规律。通常情况下,越靠近震中最大,越远离震中越小。 三、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人为设置的某个地区的抗震属性。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