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表现的是谁之间知音难

著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表现的是谁之间知音难觅的故事

1、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

3、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4、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中的音乐家是俞伯牙,相传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代,俞伯牙弹琴,樵夫钟子期听琴。二人结为知已,相交莫逆。他俩的故事说到尽头,人生的苦,不过是知音难觅,知己难寻。他们达到了这种境界,俞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领会到,俞伯牙意在流水,钟子期亦领会。知己难寻,好好珍惜。

5、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6、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7、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8、意思是: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路很难找,但我却不惜翻山越岭,拔山涉水,只为找到知音人!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9、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10、俞伯牙的老师连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

11、后来钟子期不幸染病去世了。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12、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

13、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14、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15、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16、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朋友,以及知音的来之不易。珍惜现有的友谊。意思:比喻知音难求。

17、高山流水(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18、伯牙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高山流水》原为古琴曲,是中国音乐艺术中的珍品,它赞誉弹琴人俞伯牙与听琴人钟子期由知音而发展成生死之交,意在感慨“知音难求”。

19、成语出处:

20、“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21、示例:清·袁于令《西楼记·病晤》:“清音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

22、人物介绍:

23、过去没人能听得懂伯牙,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是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伯牙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

24、全曲立意清高,有气势,有形象,充分发挥了筝的演奏技巧。巍巍青山,滔滔江河,尽在筝音中,听罢一曲,心旷神怡。

25、钟子期,樵夫。

26、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27、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意思是志向高洁的人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28、比喻知音难觅。也比喻乐曲高妙!

29、解释:比喻知音难觅(自己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0、俞伯牙和钟子期为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反映他们关系的古琴曲是高山流水,人们常说高山流水遇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