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其一译文-摘抄61句

《悯农》其一译文

1、词句注释

2、汗滴禾下土。

3、⑵粟:泛指谷类。

4、《悯农二首·其一》表达了诗人对劳动者的同情。全诗描绘了粮食丰收的景象与农夫饿死的惨景,通过概括性的描述表现出强烈的对比,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悯农·其一》大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

5、《悯农》二首的释义: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7、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8、悯农 chúhérìdāngwǔ  锄禾日当午,  hàndīhéxiàtǔ  汗滴禾下土。  shuízhīpánzhōngcān  谁知盘中餐,  lìlìjiēxīnkǔ  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李绅《悯农》二悯农  chūnzhònɡyīlìsù, 春种一粒粟,  qiūshōuwànkēzǐ。  秋收万颗子。  sìhǎiwúxiántián,  四海无闲田,  nónɡfūyóuèsǐ。 农夫犹饿死。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编辑本段李绅《悯农》三悯农  lǒngshàngfúlíér,  垄上扶犁儿,  shǒuzhòngfùchángjī。  手种腹长饥。  chuāngxiàzhīsuōnǚ,  窗下织梭女,  shǒuzhīshēnwúyī。  手织身无衣。  wǒyuànyānzhàoshū,  我愿燕赵姝,  huàwéimónǚzī。  化为嫫女姿。  yíxiàobùzhíqián,  一笑不值钱,  zìránjiāɡuóféi。  自然家国肥。

9、悯农二首·其一

1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悯农”,。古代很多诗人写过《悯农》诗,流传比较广泛的是唐代诗人的《悯农》诗,还有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悯农》诗等。

12、《悯农·其一》的意思是:春天时种下一粒种子,等到秋天就可以收获许多的粮食.天底下没有未被耕种的田,可是农夫仍旧饿死.这首诗表现了农民辛苦劳作却依旧惨遭饿死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社会对于底层劳苦大众的剥...

13、李绅〔唐代〕

14、意思是:一是一粒。万是很多。

15、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16、《悯农·其一》

17、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18、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19、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20、怜悯种庄稼的这些农民。

21、意思就是指形容农民伯伯播种种子的数量。然后收获的粮食的数量。

22、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23、出处:唐代李绅《悯农》

24、春种一粒粟⑵,秋收万颗子⑶。

25、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26、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27、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28、作品原文

29、《悯农》唐代:李绅

30、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唐朝大臣,曾参与牛李党争。亦为诗人,文学上,参与新乐府运动。

《悯农》其一译文

31、悯农·其一

32、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33、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34、粟:泛指谷类。

35、唐代:李绅

36、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37、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8、一,形容少。万,形容多。

39、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41、悯农中的一代表数量少,万代表数量多

42、四海无闲田⑷,农夫犹饿死⑸。

43、词语解释

44、犹:仍然。

45、悯农⑴其一

46、扩展资料:

47、⑸犹:仍然。

48、“悯农”是指关心农民、关注农村发展的意思。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其中的《悯农》一篇描述了农民们艰苦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和关怀。因此,“悯农”也常常被用来表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尊重和关注。

49、锄禾日当午,

50、《悯农二首·其二》李绅〔唐代〕

51、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52、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53、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5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55、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56、《悯农·其一》的意思:在春天种下了一粒种子,等到秋天,就可以收获许多的粮食。天底下没有不被耕作的田,但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全诗描绘了农民辛苦劳作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事实,揭露了古代劳动农民惨遭剥削的社会现实。

57、前两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描绘了丰收的景象,全诗后两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描绘了粮食的丰收与农夫饿死的对立景象,表现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全诗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58、《悯农》宋代:杨万里

59、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60、“万”是“许多”的意思,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悯农》其一译文

61、诗篇名。唐代李绅作。共二首。全文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写农民的负担之重和劳作之苦,语言真切动人,历来为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