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蛙不可语海者拘于虚也的启示-集锦21句

井蛙不可语海者拘于虚也的启示

1、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要立足于整体,有大的格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语出《庄子•逍遥游》。

3、井蛙,就是井底之蛙,它的认识是有限的,它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如果把它放到海里就完全不一样了,视野变宽阔了。

4、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5、这句话说的是,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

6、没有达到某种境界,是不可能认识那个境界中的事物的。

7、故事给我们很好的启示,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必太在意与名家的不同。可能你会说:“井底之蛙,见识少,才会这样说。”或许你说得也没错,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等等,就看你看到那一面。我看还是努力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8、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要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所以说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只是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10、出自原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意思是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谈论大海;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谈论冰雪;乡曲之士,不可能跟他谈论大道。寓意空间、时间、教化限制了人们的见识。所以人不能妄自尊大,要懂得谦逊和包容。

11、感悟自身的目光短浅与无知

12、这句话的启示是:井底的娃,不能跟他谈海之大,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虫,不能跟它谈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将人比喻为井底之蛙和夏天的虫,指出人的意识受到其所处环境的限制,也说明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

13、庄子继续用北海之神和河伯的对话,来阐述人类认知的局限性。

14、“笃”,音dǔ。此处作“固”解,引申为限制。  此句应为“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意思是夏天的虫子不能够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因为它被生存的时令所限制。  这句话选自《庄子-秋水》篇。原文是北海海神若,教育启发黄河河神河伯的一段话”:“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道者,束于教也“。  这三句话意思相近而强调的重点有别,井蛙之所以不足以论海,那是受空间的限制;夏虫之所以不可以语冰,那是受时间的限制;而曲士之所以不可以语至道,那是受自己的限制,偏见太深而不能接受相反还排斥最高的真理。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15、这个寓言让我领悟到了做任何事不可以只局限于局部,要用整体的眼光看问题,另外短浅的目光会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多出去看看这个世界,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

16、井蛙“拘于虚”说明人们往往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的见识、品格因环境不同而不同。

17、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适合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那就把这些与众不同的心得、高招挖出来。

18、大意:对于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讲海,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对于夏日之虫不可以和它讲冰,因为四时不同,它无法体验。

19、井底之蛙你不可以和它讲海,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

20、北海之神说,我们不能和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受到了空间的限制;我们不能和夏天的虫谈论冰雪,因为它受到了时间的限制;我们不能和偏袒的人谈论道,因为他们受到了世俗礼教的束缚。这就是庄子经典的:“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一个人的认知收到了时间、空间和经验的束缚,都是非常有限的。

21、启示:与人交流要看对象,更要注意方式方法,从对方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以对方能理解的观念来谈论,否则,肯定是一方认为自己是对牛弹琴,另一方则认为对方'不说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