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德云社张九龄的句子-集合129句

形容德云社张九龄的句子

1、昨夜琴声奏悲调,旭旦含颦不成笑。——出自唐·骆宾王《畴昔篇》

2、还闻枉嘉藻,伫望延昏旭。——出自唐·韦应物《西郊养疾闻畅校书有新什见赠久伫不至先寄此诗》

3、八桂挺奇姿,森森照初旭。——出自唐·权德舆《数名诗》

4、旭日消寒翠,晴烟点净容。——出自唐·裴澄《春云》

5、惊秋对旭日,感物坐前轩。——出自唐·羊士谔《山郭风雨朝霁怅然秋思》

6、圣君垂衣裳,荡荡若朝旭。——出自唐·齐己《煌煌京洛行》

7、平明旭日生床底,薄暮残霞落酒边。——出自唐·方干《尚书新创敌楼二首》

8、旭景鸾台上,微云象阙间。——出自唐·徐铉《早春左省寓直》

9、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10、“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里面的一句。这一首诗虽然大部分句子都是描写动听或磅礴壮丽的景象,但是根本目的是想要通过这首诗来向张九龄传达自己想要被重用的愿望。虽然这是一首投赠之诗,但是对于景色的描写也是非常细致的,可以说得上是一首经典的山水杰作。

11、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

12、孟鹤堂造句的相声出自德云斗笑社第二季,受到了同行和观众们的好评。其中,有几个比较经典的造句,比如,用“欣欣向荣”造句——我们班的欣欣像容嬷嬷;用“欲罢不能”造句——我们家的浴霸不能用了/儿子,这玉,爸不能要啊。表演非常流畅搞笑,表情语速都把控的不错,值得观看!

13、明朝待晴旭,池上看春冰。——出自唐·齐己《除夜》

14、旭日霁皇州,岧峣见两宫。——出自唐·韦应物《同德寺阁集眺》

15、旭日开晴色,寒空失素尘。——出自唐·李商隐《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游旧·残雪》

16、尔乃矖雰祲于清旭,觇五两之动静。

17、关于带旭字的好寓意诗句有:

18、窗声度残漏,帘影浮初旭。——出自唐·白居易《宿东亭晓兴》

19、旭日千门起,初春八舍归。——出自唐·沈佺期《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

20、洞门开旭日,清禁肃秋天。——出自唐·卢纶《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

21、传闻峡山好,旭日棹前沂。——出自唐·宋之问《早入清远峡》

22、辕门奏归凯,旭日上初筵。——出自元·李庭《水调歌头史侯生朝》

23、昏旭穷陟降,幽显尽披阅。——出自唐·韦应物《同元锡题琅琊寺》

24、高槛凉风起,清川旭景开。——出自唐·李德裕《秋日美晴,郡楼闲眺,寄荆南张书记》

25、山水佳新霁,南楼玩初旭。——出自唐·张说《岳阳早霁南楼》

26、物华荡暄气,春景媚晴旭。——出自唐·赵冬曦《奉和张燕公早霁南楼》

27、庭幽引夕雾,檐迥通晨旭。——出自唐·李峤《和同府李祭酒休沐田居》

28、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出自唐·元稹《会真诗三十韵》

29、旭旦下玉墀,鸣驺拂车茵。——出自唐·权德舆《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因赋诗寄赠》

30、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出自唐·孟浩然《早发渔浦潭》

形容德云社张九龄的句子

3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2、旭日鸳鹭行,瑞烟芙蓉阙。——出自唐·杨巨源《奉酬窦郎中早入省苦寒见寄》

33、清露澄境远,旭日照林初。——出自唐·韦应物《秋郊作》

34、旭日衔青嶂,晴云洗渌潭。——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35、花房避初旭,帘影弄新晴。——出自南宋·陆游《雨晴》

36、孟鹤堂真的开窍了,已经到了“人保活”的境界,无论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样的搭档,都能够高质量的演绎出来;如果还有一点点欠缺的话,那就是需要长期稳定的输出,还有一个让全国人民重新认识他的机会。

37、唐古雪峰再相送,旭角雪峰又来迎。——出自现代·陈毅《乘车过雪峰》

38、灵光爽气曛复旭,晴天倒影西江渌。——出自唐·王季文《九华山谣》

39、阳春美时泽,旭霁望山晖。——出自唐·韦应物《和吴舍人早春归沐西亭言志》

40、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出自唐·权德舆《广陵诗》

41、唐·杜甫《饮中八仙歌》

42、寒山敛轻霭,霁野澄初旭。——出自唐·刘祎之《酬郑沁州》

43、初旭敛花房,晨露流桐枝。——出自南宋·陆游《春晓东郊送客》

44、窗外齐垂旭日初,楼边轻好暖风徐。——出自唐·薛能《杂曲歌辞·杨柳枝》

45、下方雷雨时,此上自晴旭。——出自南宋·姜夔《昔游诗其十一》

46、穿廊玉涧喷红旭,踊塔金轮拆翠微。——出自唐·元稹《八月六日与僧如展、前松滋主簿韦戴同游碧涧寺…平声韵》

47、曙钟来古寺,旭日上西轩。——出自唐·权德舆《暮春闲居示同志》

48、海旭凝螺黛,罡风削玉蓉。——出自清·乾隆《过广宁望医巫闾山恭依皇祖圣祖仁皇帝元韵》

49、晓行重湖上,旭日青林半。——出自元·黄溍《晓行湖上》

50、丹崖转初旭,碧落凝秋烟。——出自唐·权德舆《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

51、沧溟朝旭射燕甸,桑枝正搭虚窗面。——出自元·范梈《王氏能远楼》

52、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出自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

53、登楼礼东君,旭日生扶桑。——出自唐·陈陶《蒲门戍观海作》

54、清旭楚宫南,霜空万岭含。——出自唐·杜甫《朝二首》

55、朝露流青桐,旭日光生媚。——出自清·刘道著《湘江秋晓》

56、含晕迎初旭,翻光破夕曛。——出自唐·刘禹锡《海阳十咏·棼丝瀑》

57、城头旭日照阑干,城下降戎彩仗攒。——出自唐·薛逢《八月初一驾幸延喜楼看冠带降戎》

58、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出自唐·刘禹锡《葡萄歌》

59、碧宵传凤吹,红旭在龙旗。——出自唐·杨巨源《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60、上句,军民一家亲。下句,唯有羡鱼情。

形容德云社张九龄的句子

61、原文选段:

62、朱夏热所婴,清旭步北林。——出自唐·杜甫《上后园山脚》

63、出自魏晋郭璞的《江赋》

64、晓霁心始安,林端见初旭。——出自唐·权德舆《奉使宜春夜渡新淦江陆路至黄檗馆路上遇风雨作》

65、秋斋膏沐暇,旭日照轩墀。——出自唐·羊士谔《燕居》

66、旭日高山上,秋天大海隅。——出自唐·李群玉《九日越台》

67、依约樊川似旭川,郡斋风物尽萧然。——出自唐·刘兼《郡斋寓兴》

68、以我齐杖屦,昏旭讵相离。——出自唐·姚合《寄主客张郎中》

69、霞光抱明月,莲艳开初旭。——出自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70、出自清代刘道著的《湘江秋晓》

71、春风泛摇草,旭日遍神州。——出自唐·陈璀《风光草际浮》

72、旭日升溟海,芳枝散曙烟。——出自唐·郭求《日暖万年枝》

73、秦台纳红旭,酆匣洗黄垆。——出自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74、旭日烟云殿,朝阳烛帝居。——出自唐·李虞仲《初日照凤楼》

75、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出自唐·李颀《赠张旭》

76、旭日上清穹,明堂坐圣聪。——出自唐·薛能《升平词十首》

77、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出自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杯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78、朝云旭日照青楼,迟晖丽色满皇州。——出自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79、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80、黄河近岸阴风急,仙掌临关旭日高。——出自唐·薛能《蒙恩除侍御史行次华州寄蒋相》

81、曙霞攒旭日,浮景弄晴川。——出自唐·石殷士《日华川上动》

82、风吹花露清旭时,绮窗高挂红绡帷。——出自唐·吕温《上官昭容书楼歌》

83、采旂转初旭,玉座当祥烟。——出自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84、残阳照树明于旭,犹向池边把酒杯。——出自唐·薛能《重游德星亭感事》

85、蛮好玩的,建议去看

86、朝浮旭日辉,夕荫清月华。——出自唐·佚名《附,莲叶二客诗》

87、旭旦出国门,轻装若秋蓬。——出自唐·权德舆《送崔谕德致政东归》

88、瑶匣开旭日,白电走孤影。——出自唐·李群玉《古镜》

89、朝露流青桐,旭日光生媚。

90、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出自唐·杜甫《刈稻了咏怀》

形容德云社张九龄的句子

91、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出自唐·李白《猛虎行》

92、韶光恐闲放,旭日宜游宴。——出自唐·豆卢荣《赋得春风扇微和》

93、几度黄昏逢罔象,有时红旭见蓬莱。——出自唐·吴融《海上秋怀》

94、初旭红可染,明河澹如扫。——出自唐·杜牧《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

95、玉几当红旭,金炉纵碧烟。——出自唐·郑谷《入阁》

96、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出自唐·孟郊《长安早春》

97、秋风波上岸,旭日气连山。——出自唐·姚合《游河桥晓望》

98、满窗晴旭散轻埃,报答生成只酒杯。——出自宋·敖陶孙《至日记见简辅汉卿二首》

99、很高兴为你解答

100、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闱。——出自唐·崔湜《襄阳早秋寄岑侍郎》

101、檐牖笼朱旭,房廊挹翠微。——出自唐·宋昱《题石窟》

102、水塘耀初旭,风竹飘馀霰。——出自唐·白居易《冬日早起闲咏》

103、兹游无时尽,旭日愿相将。——出自唐·韦应物《池上怀王卿》

104、风条洒馀霭,露叶承新旭。——出自唐·韦应物《对芳树》

105、西岩焕朝旭,深壑囊宿雾。——出自唐·元晦《越亭二十韵》

106、是啊,孟鹤堂在第二季斗笑社第四期造句了,堪称封神之作了。

107、开门临广陌,旭旦车驾喧。——出自唐·韦应物《酬李儋》

108、吾兄行乐穷曛旭,满堂有美颜如玉。——出自唐·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109、无突抱轻岚,有烟映初旭。——出自唐·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灶》

110、然而有喜则有忧,孟鹤堂和张九龄的作品都有抄袭的嫌疑。

111、偶奉纶书莅旭川,郡楼嘉致尽依然。——出自唐·刘兼《登郡楼书事》

112、旭日闻撞钟,彩云迎蹑屐。——出自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

113、宿云逗疏雨,睒睒吐晨旭。——出自元·吴师道《德兴开化道中三首》

114、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115、坐观垂钓者。

116、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出自唐·张九龄《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117、旭霁开郡阁,宠饯集文人。——出自唐·韦应物《送刘评事》

118、以发小狗子之口造出了神仙句子:欣欣像容嬷嬷;我爸爸一鞭一鞭的揍我;这玉,爸不能收;还有勾股定理造句。引得学校老师校长都坐不住了。

119、崔嵬晨云白,朝旭射芳甸。——出自唐·杜甫《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

120、胶胶司晨鸣,报尔东方旭。——出自唐·李益《闻鸡赠主人》

形容德云社张九龄的句子

121、旭日悬清景,微风在绿条。——出自唐·戈牢《风不鸣条》

122、荷杖青林下,携筐旭景前。——出自唐·徐铉《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

123、草颠终近旭,懒癖必无嵇。——出自唐·李咸用《谢友生遗端溪砚瓦》

124、旭旭时将旦,熙熙物自春。——出自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

125、百处谿滩异雨晴,四时雷电迷昏旭。——出自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

126、初旭泛帘幕,微风拂衣裳。——出自唐·白居易《二年三月五日斋毕开素当食偶吟赠妻弘农郡君》

127、始旦旭日明,默默有深省。——出自元·王冕《感怀其五》

128、清旭理轻舟,嬉游散烦劬。——出自唐·权德舆《侍从游后湖宴坐》

129、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中文名:张九龄  国籍:中国  出生地: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  出生日期:678年  张九龄年谱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唐朝仪凤三年(678年)生。民间现在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张九龄母亲卢氏在始兴已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疑是得了黄肿病。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听罢先生一言,张家只好迁到韶州。而张九龄据说就是在那里出生的。但张九龄出生后也曾返回始兴故里。始兴县民间流传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来自张九龄年幼时在石头塘读书的经历。  九龄七岁能文,三十岁擢进士第二,授校书郎;先天元年(712年)12月,玄宗于东宫举文学士,九龄名列前茅,授左拾遗;开元四年(716年)秋,九龄辞官归养,开大庾岭新路,沟通南,北陆路交通干线。  开元六年(718年)春,九龄被召入京拜左补阙,主持吏部选拔人才;开元七年,改任礼部员外郎;开元八年,迁任司勋员外郎;开元十年,宰相张说荐九龄为中书舍人;开元十三年,张说罢了宰相,九龄因此事改任太常少卿,出任冀州剌史,后改授洪州(南昌)都督,不久又转授桂州都督,充岭南按察使。开元十九年(731年)三月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开元二十年二月转为工部侍郎。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五月,九龄升任检校中书侍郎,十二月,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国史。开元二十二年五月,九龄迁升中书令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修国史。开元二十三年三月,九龄进封为始兴开国子,食邑四百户。  开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千秋节(玄宗生日),九龄送《千秋金鉴录》作贺仪,劝皇帝励精图治。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九龄因周子谅触犯玄宗一事受株连,贬为荆州长史。开元二十七年,九龄被封为始兴开国伯,食邑五百户。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春,九龄归故乡扫墓,五月七日于韶关曲江病逝,享年六十三岁,被追封为荆州大都督,谥文献。  人物简介  张九龄  张九龄是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开国功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卒谥号“文献”。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张九龄立像  通要道的畅通。唐开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张说重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及张说罢相,因受权力斗争风波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开元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开元二十一年,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他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及时据理力争,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而对安禄山、李林甫等奸佞所为,张九龄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珪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谗言所惑,玄宗遂于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罢相后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八年(740),张九龄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  在他死后,曾被其预断为“必反”的安禄山卒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九龄。  诗歌成就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编辑本段张九龄凉茶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由长安称病南归,返故里孝养其母。相传,张九龄返故里不久所患瘴疠就是日喝两碗金银花、淡竹叶、罗汉果、甘草等药用植物熬制的凉茶得以见好。从此张九龄头像  [1],人们为了表达张九龄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命此凉茶的为『张九龄』凉茶。后者称之此凉茶为: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凉茶。  古方记载:『张九龄』凉茶 具有泻火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适用于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心烦。『张九龄』凉茶具有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持久的扩张力。为大力弘扬『张九龄』文化,殚精竭虑维护『张九龄』这一中华民族品牌,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千方百计保护祖国这枚文化瑰宝。  『张九龄』凉茶:是“药食同源”理论的杰出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责任文化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产品100%纯中草药配制,秉承传统草药蒸煮工艺,清热降火,功能独特。经由现代科技将草本精华提取、调配及灌注而成。所有生产工艺流程,均由电脑监控,完全不经人手。  张九龄文化凉茶  [1]从国家质检总局传来喜讯,始兴特产清化粉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9月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10年第96号公告,正式批准对清化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始兴县第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特色产品。  位于广东省粤北韶关的始兴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清化粉是始兴的传统特色产品,生产加工历史悠久,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盛唐名相张九龄曾经用清化粉宴请过唐王。它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经选米、洗涤、浸泡、磨浆、蒸煮、晾干、煮制、切粉、成型、晒粉、包装等传统制作工艺制作而成,具有晶莹油润、粉色透明、均匀,米香味纯正浓郁,炒而不烂、煮而不糊、口感柔韧、滑爽等品质特点,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实施清化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于创建清化粉传统特色品牌,推进清化粉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诗词作品  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十二首(其二)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感遇十二首(其三)  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感遇十二首(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感遇十二首(其五)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感遇十二首(其六)  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感遇十二首(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感遇十二首(其八)  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  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  夜分起踯躅,时逝曷淹留。  感遇十二首(其九)  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感遇十二首(其十)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  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感遇十二首(其十一)  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  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  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  感遇十二首(其十二)  闭门迹群化,凭林结所思。  啸叹此寒木,畴昔乃芳蕤。  朝阳凤安在,日暮蝉独悲。  浩思极中夜,深嗟欲待谁。  所怀诚已矣,既往不可追。  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  胡越方杳杳,车马何迟迟。  天壤一何异,幽嘿卧帘帷。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蜺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咏燕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赋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点评:  徐增曰:“妾不忘夫,犹臣不忘君,子寿先生真纯臣也。与义府《咏鸟》诗并看,张九龄石刻像  [2]其心术之邪正自见。”  初唐以来,文学变革的主要力量来自一群社会地位不高的文人。但不可否认,他们的成功同某些具有远见的权势人物的支持有一定关系。如高宗的股肱重臣薛元超,曾举荐杨炯为崇文馆学士。杨以“薛令公朝右文宗,托末契而推一变”(《王勃集序》)之语,称颂薛氏对他们的文学事业所起的作用,四杰因此能在一时间造成很大势头。四杰、陈子昂之后,到了中宗神龙、景龙年间,应制之风大盛,诗坛有故态复萌的趋势。在开元前期,身兼执宰大臣和作家双重身份的张说、张九龄对扭转这一趋势起了重要作用。他们的诗,虽因地位关系不免常常作出努力报效君主的表述,但内中同时也包涵了积极求取自我人生价值的热情,因而能脱出徒为虚饰的宫廷文学陈习,具有感人的生气。他们作出的表率和对众多优秀诗人的奖拔,使得唐诗的变革和发展得到有力的延续和推进。  与他差不多同时代的著名文艺家还有张说,张说(667—731)字道济,又字说之。自武后时代起历仕四朝,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玄宗本人颇有标榜崇儒复古的意识,但实际上他对文艺有浓厚的兴趣和较好的修养,并不以狭隘的功利眼光来看待。所以,就他的态度在文学领域所起的客观作用而言,主要是阻遏了专事辞藻雕饰的浮华倾向。如《新唐书·文艺传》所说:“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琢,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而张说作为玄宗长期信任的辅弼大臣,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性人物。开元十三年,玄宗改丽正书院为集贤书院,并扩大规模,增设学士,以时任中书令的张说知院事。而张说“喜延纳后进”(《旧唐书》本传),张九龄、王翰等许多著名文士均常游其门下。他实际成为盛唐前期文学界的领袖人物。有《张燕公集》。  张说在玄宗励精图治、国力空前强盛的开元前期出将入相,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一生事业获得极大成功,他的诗主要抒写以王霸大业自许的怀抱。诗歌的语言比较质朴,有时显得粗率,总体说来,艺术成就不是很高。但是,诗中充满豪放自信的情调,显示出具有非凡才略的政治家的风采和气度。如《巡边在河北作》说:“人生在世能几时,壮年征战发如丝。会待安边报明主,作颂封山也未迟。”令人感受到以功业追求不朽人生的豪情。即使在贬谪岳州期间,他对此仍不能忘怀。《岳州看黄叶》写时序之感:“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暗以西周大政治家召公自况,失意中依然透出劲健之气。  出于同样人生志趣,张说喜欢吟咏各种杰出人物。他在许多诗篇中,对曾在历史上建立殊勋的樊姬、商山四皓等极表仰慕之忱;《五君咏》更直接讴歌了魏元忠、郭元振等功名显赫的当代人物。在这方面,张说写有他最著名的代表作《邺都引》: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旁高冢多贵臣,娥眉曼(蔓)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这首七言歌行写得豪放而不觉粗率。诗中对于古人壮举伟业的缅怀,其实正是诗人自己理想怀抱的写照。比起初唐卢、骆等人的歌行,此诗变铺陈为简洁凝炼,意象更见集中,以气运词的飞跃力势也更见韧力丰沛。所以沈德潜评此诗云:“声调渐响,越王杨卢骆体迩矣。”(《唐诗别裁集》)意思指它更接近了盛唐歌行的风格。  总之,在张说的诗歌中表现出鲜明的英雄性格和倜傥意气,这正是盛唐诗歌最显著的精神内涵。考虑到他的领袖群伦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其诗作的意义就更显得重要了。  张说又以文章著称。当时朝廷著述,多出他与许国公苏颋之手,人称“燕许大手笔”(李肇《唐国史补》)。他的文章质实素朴,往往在俊爽的文字中展现宏伟的气势。许多在过去习惯以骈体写作的文字,他变为骈散相间,以散为主。这和陈子昂的文章一样,透露了唐文由骈入散的最初消息。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九龄像  [3],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二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可以说,他是张说之后又一个既有权位又受人钦慕的文坛宗匠。有《曲江集》。  张九龄的诗文创作在精神上和张说有一脉相承之处。他高度评价张说以王霸之气充实诗文,在他的诗里,也不时可以读到“中览霸王说,上徼明主恩”(《酬王履震游园林见贻》),“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叙怀二首》之一)之类的句子。  但是,和张说的诗歌重在讴歌功业抱负不同,张九龄的诗歌更多地表现在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操守的人格理想。在遭李林甫排挤罢相以后,这种态度尤其鲜明。他一方面希望切入社会政治,追求经国之大业和不朽之盛举,另一方面又力图持超越态度,把“仕”和“隐”这一对矛盾和谐地统一起来,不愿为追求功业而屈己媚世。这种进退裕如的生活追求,在当时是很有代表性的,其中包涵以主动姿态设计自我人生道路的欲望。而功名事业和自由人生,也正是盛唐诗的两条主要轨迹。  在艺术表现上,张九龄的诗歌不像张说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兴寄为主,显得委婉蕴藉。例如他的《感遇》十二首,均以芳草美人的意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所信守的高尚品格。  其一云: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以芬芳的兰、桂喻贤者不随俗、不求悦于人的内美。其七咏橘,在屈原《橘颂》赞美独立不迁之人格的喻意中,又增之以用世济人的衷怀,立意更见丰厚。组诗之八、之九又以美人托喻:“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用来抒写恋阙之心和矢志不渝的操守。这些诗篇受楚辞的影响较多,但情辞委婉,在古典传统上,可以说是兼有“风”、“骚”的情韵。  张九龄夙好山水清赏,喜表现风清月朗的江山与孤高清莹的襟怀的契合。他在艺术上着意追求“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题画山水障》),即重在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理想,这就使他的一些写景诗突破了前人多注重极貌写物、工于形似的表现手法,而在主客观的交融中大力加强抒情意味。  他张九龄半身像  [4]写月夜的诗,情韵最为隽永,如《西江夜行》: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些诗中所展现的澄澈柔美的夜景,处处渗透着婉约深长的情思,分不清哪是景语,哪是情语,诗里的物色和意兴已经浑然一体了。胡应麟说:“曲江诸作,含清拔于绮绘之中,寓神俊于庄严之内。”(《诗薮》)又说“张子寿首创清澹之派”(同上),认为他下开孟浩然、王维等一路的诗风。这是十分中肯的。  张九龄从小聪敏善文。武曌长安二年(702年)擢进士,最初担任调校书郎,于713年应“道侔伊吕科”举,中高第。为宰相张说举荐,数年中官累迁。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迁中书令。张九龄为相正直贤明,不避利害,敢于谏言,曾劾安禄山野心,提醒玄宗注意。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秋八月,玄宗生日,群臣皆献珍罕,独张九龄上事鉴十章以伸讽谏,号“千秋金鉴录”,帝甚嘉美。(后世张姓族人更以“金鉴堂”为堂号)。奖励后进,曾提拔王维为右拾遗,卢象为左补阙。由于李林甫等人的排挤,改任尚书右丞相,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被贬为荆州长史,召孟浩然于幕府。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在家乡曲江病逝,享年62岁。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七岁知属文,有文名,张说称他“后出词人之冠”。有诗《感遇》12首,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和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另外,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如:《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  张九龄是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即使罢相后,如有人向玄宗举荐人才,玄宗辄问道:“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开元末年,玄宗倦于理政,渐渐沉迷享乐,疏远贤人。在小人得志的凶险政情下,张九龄能守正嫉邪,刚直敢言,成为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举足轻重的唐室大臣。他曾坚拒武惠妃的贿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阴谋;他也曾反对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为相,以至屡忤玄宗意,终于罢相。他目光远大,曾言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1],然而不为玄宗采纳。后来安史乱起,玄宗仓皇入蜀时,忆起九龄平生之言,痛哭之余,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编辑本段张九龄墓  张九龄墓,  位于韶关市北郊罗源洞山麓。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丞相,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春,回乡扫墓,因病逝世于其家中,享年63岁,被谥为“文献公”。开元东南方二十九年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