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梅花诗中梅花的形象【39句文案】

高启梅花诗中梅花的形象

1、五、六句诗人进一步用竹来烘托梅的清俊身影,用苔掩残香表达对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

2、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3、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4、写“竹”和“苔”是为了衬托梅花的高洁。竹和苔都是清雅之物,和梅花互相映衬,深化了诗歌的意境。(衬托手法)

5、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孤傲高洁与清秀闲雅的精神。

6、松竹梅乃“岁寒三友”,萧萧竹声中更显寒梅的固守清贫;漠漠青苔心甘情愿地承载着残梅的零落花瓣,并将残梅的清香融化在它的躯体中,使香保持得更久长些。

7、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8、用意虽同,但表达方式却迥异,高诗以疑问起句却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和思考。

9、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此是明代诗人高启著名的咏梅诗名作,共九首,每首皆飘逸超群,力写梅之高韵。

10、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11、值得一提的是,此诗还通过对梅花“落英缤纷”景象的描绘,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12、高启之前写梅之诗已众多,但他却能脱出前人的窠臼,采用多方譬喻与衬托的手法写出梅的气节,突出梅的风骨与精魂,却是难得的。

13、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孤傲高洁与清秀闲雅的精神。五、六句诗人进一步用竹来烘托梅的清俊身影,用苔掩残香表达对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

14、此两句分别都构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颤的意境,又何须什么典故来支撑呢?宋代隐士林逋写梅,也含有颂梅风标绝尘之意。

15、韩冕诗曾说“梅花本是神仙骨,落在人间品自奇”。

16、《高启梅花九首其一》是一首写梅花的咏物诗,赞美梅花的良好品质和自然之美。

17、七、八句则借抬高南朝诗人何逊的咏梅佳作而表达了他的自负,似乎只有他高启才是梅的知己。

18、韩冕是从正面去言说,而高启则是从反面去衬托。

19、清代学者曾强拉硬扯,寻找出这两句当中的典故,说“雪满山中”出自东汉袁安家中卧雪之典,“月明林下”出自隋朝赵师雄于月夜林中酒肆与梅花化作的美女相互饮酒之典。

20、因此,这首诗不仅只是一篇写花的诗,更多的是以花为媒介,阐发人生的哲理和道理。

21、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22、此两句也是在写梅的风骨与魂魄。

23、但林逋诗重在写梅之风韵,而高启诗则重在写梅之风骨。

24、“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元代杨维祯的诗也是赞梅之雪中独放的勇气。

25、其次,通过“冰肌玉骨”来描绘梅花坚韧不屈的精神和高贵品质。

26、可见,高启的“雪满山中”句重在写梅的气节。

27、梅花九首》是元末明初文学家高启创作的一组诗。这九首梅花诗,

28、诗人认为像梅花这样具有琼玉般姿容的花种只应留在天上神仙居住的瑶台之上,却不想仙家却将它栽向了山林秀美、人杰地灵的江南,从而突出了梅花的神奇身份。

29、诗人首先用反衬法来写梅花的超尘绝俗,以疑问的方式提出质疑,但又无须回答,寓答案于疑问之中,衬托出梅花的不俗气质和灵秀仙骨。

30、他的这种譬喻也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曹雪芹《红楼梦》中写《终身误》的曲子,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之句,其构思恐怕也受到高启诗句的启发。

高启梅花诗中梅花的形象

31、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32、“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

33、总之,《高启梅花九首其一》是一篇富有文化内涵和哲理深度的诗歌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34、其原因在于,首先作者通过“一片春香传十里”这句话来描绘梅花花香弥漫的景象。

35、”(韩冕诗)梅之傲雪怒绽才显出她的高洁骨气。

36、“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37、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38、其实,这两句没有这典故的限制反而会使梅花的品格显得更为圣洁与超逸。

39、衬托呀,竹子是孤傲的,梅花也获得了这样类似的清冷而孤高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