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琳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个好女人吗?

安娜卡列尼娜是个好女人。 安娜·卡列宁娜在托尔斯泰的笔下是典雅、高贵、端庄的。她热情而又大胆,美丽又不失智慧。这是在任何时代都少有的优秀女性,这是可以满足男人一切幻想的完美女神。 也许从结果上看,安娜·卡列宁娜是不幸的。但是我认为托尔斯泰的态度不在于此。 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你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安娜·卡列宁娜非常的崇尚自由且不愿被生活所束缚。也正是这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与19世纪后叶的俄国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梗概?

在1874年,美丽而又充满朝气的女主角安娜·卡列尼娜已经拥有了一切同龄人渴求的东西,她的丈夫卡列宁是一位高级官员,两人已经育有一子,而她在圣彼得堡也拥有无与伦比的社交地位。 她收到哥哥奥布朗斯基的来信,这位花花公子希望她能来帮忙挽救他与妻子多丽之间的婚姻,而她也随即踏上前往莫斯科的旅程。在路途中她结识了沃伦斯基伯爵夫人,之后又在车站遇到了伯爵夫人的儿子,帅气的骑兵军官沃伦斯基。当安娜被介绍给沃伦斯基时,两人之间擦出了火花,双方都被彼此吸引住了。 奥布朗斯基在莫斯科的住宅还迎来了另外一位访客——奥布朗斯基的好友列文,一位敏感而好心的农场主。列文爱上了多丽的妹妹凯蒂。他不合时宜的向凯蒂求婚,但后者却被沃伦斯基迷的神魂颠倒。不知所措的列文回到了他位于波克罗夫斯科的家,一心投入农场工作之中。而在一次社交舞会上,凯蒂发现沃伦斯基的眼中只有安娜,而已婚的安娜也同样回应了年轻人的好感,目睹这一切的凯蒂伤心欲绝。 安娜挣扎着重归平静,她急忙赶回圣彼得堡的家,但沃伦斯基却一路尾随。她试图重新回到过去的生活,但却又对沃伦斯基充满迷恋。两人之间擦出了激情的火花,这一切也在圣彼得堡的社交圈闹得沸沸扬扬。卡列宁陷入一个进退不能的境地,他不得不给自己的妻子下达最后通牒。安娜看穿了那个虚伪而不切实际的社交圈,她的应对带来一些浪漫而又悲剧的后果,也严重改变了她以及她周围人群的命运 。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悲剧的原因?

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戕害 当时俄国所处的时代环境,是造成安娜悲剧的社会根源。十九世纪的俄国,正是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 贵族青年男女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渴求,无法与强大的封建专制势力相抗衡,更无力承受来自传统的封建道德制度的致命打击。外部社会环境的极端恶劣,决定了她必然的悲剧结局。 二、人物自身性格的局限 安娜的悲剧,根本原因当然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强加与迫害,但是安娜自身性格上的弱点无疑加剧了外界因素对自己的伤害,从而导致了最终的悲剧。 在安娜多重的、复杂的性格因素中,武断和任性、激情与偏执等因素无疑都带有一种毁灭性的力量。安娜这种极端性格恰恰很容易使人产生自杀倾向,这也就预示了她的悲剧命运。 三、传统观念的桎梏 对于安娜,压迫最早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她自身。安娜出身贵族,自幼受到正统的贵族教育,尽管后来她也受到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但事实上,她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贵族阶级的传统观念。 既是妻子又是母亲的已定事实,构成了安娜爱情追求中特殊复杂的矛盾,无力摆脱的传统道德感,使安娜深受精神上的折磨。她一直活在激烈的矛盾中,这是安娜悲剧的内在根源,也是她无法克服的自身局限之一。

安娜卡列尼娜的地位和影响?

100多年来,《安娜·卡列尼娜》的巨大成功不断地得到人们的肯定与高度推崇,它的成就和影响无疑是空前的。它把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最高峰,树起了一面高耸入云的丰碑。另一方面,人们又把《安娜·卡列尼娜》当做俄国19世纪现实的教科书。正是通过它,许多人了解到了俄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实。俄国后来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对社会的攻击便是从这里开始的。俄国革命的领导人列宁曾反复阅读过《安娜·卡列尼娜》,以至把封皮都弄得起皱了。他说:“托尔斯泰在自己的作品里能提出这么多重大的问题,能达到这样大的艺术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子。”

安娜卡列尼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

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她想要属于她的完整的的爱情,她不能在丈夫与情人间继续的徘徊,她心中的爱情是美丽的,是只属于两个人。 于是她为了爱情,抛弃了她的丈夫,抛弃了她可爱的孩子,和情人远赴他乡,追逐他的爱情。三个月后又重新回到离开的地方,她的爱情似乎离她越来越远了,她猜忌,怀疑想抓住她的情人。 安娜孤独无助的时候,渥伦斯基选择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那种花花世界里。家庭没有了,渥伦斯基对她越来越冷淡,连她最心爱的儿子也对她“亲而远之”,上流社会不接纳她,人人拒绝与她交往,她成了人们眼中不贞的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