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短诗精选113句

孔子的短诗

1、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年已七十ー岁的孔子终于完成了《春秋》这部著作。这是我国最早保存下来的一部按年代编写的史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十二个国君、二百四十二年的人和事。由于在编写过程中孔子特别仔细认真,可谓是字斟句酌,所以使精通文辞的弟子子夏在整理时,竞感到一个字也不能改动。孔子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意思是说,惟有《春秋》这部书才理解我,才知道我的思想和见解;但遭到后人非议或责骂的,我也可能是因为写了《春秋》这部书。

2、峻极周一远,层云郁冥冥。

3、③礼:礼仪,亦指《仪礼》。

4、①教训:教导训诫。

5、兴、观、群、怨以外,诗还可以事父、事君,并且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孔子以前,人们已经大致上认识到诗歌的美刺、言志和观风俗、知民情的作用,但讲得比较零碎而不全面。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把前人的意见进行概括,对诗的作用作了较有系统的理论的表述,对后世的诗论很有影响。

6、凡有职官员不可擅(shàn)①辱。如遇大事,申奏朝廷,小事仍请本家族长责究。

7、《诗经》据说是孔子整理编辑的,按风雅颂三个类别共收集整理了三百余篇。风是民间的诗歌,雅是士大夫之间的诗歌,颂则是庙堂之上诗歌,一个比一个庄严肃穆。孔子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大概就是孔子选诗的标准,即只要思想真诚纯洁的就是好诗。

8、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9、孔氏子孙徙寓各府州县,朝廷追念圣裔,优免差徭①,其正供国课②,只凭族长催征。皇恩深为浩大。宜各踊跃输将,照限完纳,勿误有司奏销之期。

10、——摘自《孔氏祖训箴规》

11、“怨”是强调诗歌可以表达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不满与批判。

12、中文名兴观群怨

13、③圣裔:圣人(指孔子)后代。

14、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10、泰山吟[晋]

15、不学诗①,无以言②。不学礼③,无以立④。

16、晚年的孔子,决心把自己知道的事,也就是以自己的学识来编写成书,以流传后世。孔子做的最用心的一项事业,就是编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是一部讲历史的书。

17、①报本:报,报答。本,根源。

18、陆机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19、“观”是说通过诗歌可以了解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状态。

20、早晚以祖宗传下的规矩教导训诫子孙,一定要让他们多读书明白事理,显名称誉于世,光耀祖宗。不得入于流俗,甘愿居于他人之下。

21、世久无孔子,指画随其方。该诗句出自曾巩的《读书》,意思是世间已经很久没有像孔子那样的人了,读书学习有其规矩和方法了。

22、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2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

24、子孙出来做官的,凡是遇到民间诉讼,案件自有虚实,务必理性判断,怀哀怜之心,切莫自鸣得意,但愿不愧为贤能的官吏。

25、兴观群怨,汉语成语,拼音是xīngguānqúnyuàn,意思是指诗的社会功能。出自《论语阳货》。

26、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7、泰山吟李白

28、孔子所说的“兴观群怨”的意思是: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锻炼合群性,学得讽刺方法。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语自孔子的《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9、①哀矜:哀怜,怜悯。

30、用法褒义,谓语

孔子的短诗

31、春秋祭祀,各地根据自身的条件行事。但主祭之人必须举止得当、穿着整洁,真心实意、有所敬畏。这是报恩思源、追怀祖先的方法,子孙应该知道。

32、②无以言:指不能正确地说话。

33、不学习诗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不学习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

34、正是孔子和后代董仲舒朱熹等大儒只玩文字游戏,把自然科学称谓下九流,奇技淫巧,唯有读四书五经而高!造成近代以来自然科学落后于西方!

35、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36、祖训宗规,朝夕教训①子孙,务要读书明理,显亲扬名,勿得入于流俗,甘为人下。

37、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38、6、臧克家:《泰山脚下诗碑林》

39、①谱牒: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

40、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诗歌有三千多首,孔子通过收集整理,删去了一些重复类似的或自认为不好的,选定了三百零五篇,编成了《诗经》。在《诗经》里,这三百余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流传在民间的民歌,《雅》是朝廷上的乐歌,《颂》是祭祀用的祝祷词。时至今日,人们还经常引用《诗经》中的名篇佳句。

41、兴、观、群、怨

42、老舍:《泰山石刻序》

43、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向来是孔门传统。作为孔氏子孙,不能嗜利忘义;做官不要做出有损祖先德行的事情。

44、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45、【注释】

46、“兴”指诗歌的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感发情感,引起联想、想象活动,在感情的涌动中获得审美享受。

47、徐志摩:《泰山日出》

48、由此可见,孔子在写这部书时所倾注的心思和汗水。在编写《(春秋》的同时,孔子还整理了当时传流的诗歌,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我国第一部诗歌集一一《诗经》。孔子非常喜欢音乐,他在齐国曾因为听詔乐而三个月不知肉味。在卫国跟师襄子学琴,也是非常的专心致志。孔子非常喜欢唱歌,也经常教自己的学生们唱歌。他曾经说,唱歌是件非常好的事,它可以给人以欢乐,给人以鼓舞。它可以教你如何与人相处,在家可以更好地对待父母,在外可以教你如何对待国君。学唱歌还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关花草树木和飞高走兽的名字的知识。

49、①差徭:徭役。

50、圣裔设立族长,给与衣顶①,原以总理圣谱,约束族人,务要克己秉公,庶足以为族望。

51、年2月报道,从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包括《春秋》在内的儒家经典及其训传。

52、——摘自《论语·季氏》

53、“群”是指诗歌可以使社会人群交流思想感情,统一认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54、婚姻嫁娶,讲究伦理为重。子孙间有不幸再婚再嫁的人,必须慎重,违背伦理的事情万不可发生。

55、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57、此处的诗,乃是专指《诗经》。

58、散文:冯骥才:《挑山工》

5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该诗句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用来赞美孔子。意思是孔子的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

60、有一次,孔子在家里独自站在庭中,孔鲤迈着小步恭敬地走过时,被他喊住了,问他学过诗没有?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因为那时候诸侯国之间主宾应答,以及上层社会交际场合的交谈,都要引上几句诗。孔子就教育儿子说,不学习诗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于是,孔鲤就退回去认真地学习诗。隔了一段时间,孔鲤从院里过时又被孔子叫住了,问他学习礼了没有?孔鲤说还没有。孔子又教育说,不学习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于是,孔鲤就去学习礼。

孔子的短诗

61、《论语》、《周易》、《诗经》、《尚书》、《礼记》、《周礼》、《乐记》、《春秋》、《孔子世家》、《孔子家语》。

62、孔子说:"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63、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孔门素为佩服。为子孙者,勿嗜利(shìlì)①忘义,出入衙门,有亏先德。

64、【孔子家训】

65、【译文】

66、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该诗句出自宋代诗人冯京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答伯庸》,意思是孔子的文章名满天下,孔子为人处世之道也遍布天下。

67、②追远:追怀祖先。

68、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69、孔子圣之诗,善学即邹孟。该诗句出自陈著的《次韵戴成叔》,意思是孔圣人的诗词,如果善于学习和吸收,也就能有邹孟这样的成就了。

70、家谱的修订,起到了联系同一支脉亲近同源所出的人的作用。务必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和睦一家亲,才不愧为圣人的后代。

71、原文来源《论语》

72、杨朔:《泰山极顶》

73、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74、春秋祭祀,各随土宜。必丰必洁,必诚必敬。此报本①追远②之道,子孙所当知者。

75、孔子认为,夏代的情况还能讲些,但夏以后的杞国,所保存的文献已经不多了;股朝的情况也能讲一些,但股以后宋国的文献保存的也已经不多了。所以,孔子决心写一部书,根据自己所处的鲁国的历史,把近几百年诸侯纷争的情况记录下来,传给后人。孔子曾对学生们说,他在写这部书的时候,只是把曾经存在过的人,所发生过的事如实转述下,至多也不过做些文字整理,并不敢虚构和夸张。但这并不是说没有也不可没有他的见解。孔子将王公大夫作为他审视的对象,或贬抑,或声讨,以所谓的“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以达到警世的目的。

76、圣人后代设立族长,给与相应功名,是让他统一管理族谱,约束族人的行为。族长一定要克己秉公,但愿不辜负族人的期望。

77、子孙出仕者,凡遇民间词讼,所犯自有虚实,务从理断而哀矜(āijīn)①勿喜,庶不愧为良吏。

78、①嗜利:贪求私利,贪图钱财。

79、【背景故事】

80、兴观群怨

81、(孔氏子孙)凡是有职务的官员不可独断专行。如果遇到大事,向朝廷陈述申报,小事仍然请本家族长责问追究。

82、①擅:独揽,占有。

83、徙居于各府州县的孔氏子孙,朝廷追念你们是圣人后代,优抚免除徭役,应当缴纳的国家税收只通过族长征收。皇家恩宠实在盛大。孔氏子孙理应踊跃缴纳赋税,按期足额完成,不要耽误了官府上报征收钱粮的期限。

84、①衣顶:标志功名等级的衣服和顶戴。亦借指功名。

85、杜甫《望岳》

86、宋.吕本中《夏均父集序》:“今之为诗者,读之果可使人兴起其为善之心乎?果可使人兴观群怨乎?为之而不能使人如此,则如勿作。”

87、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该诗句出自曹操的《短歌行》,意思是孔子所说的都被成为齐桓公、管仲等辈,百姓受到恩惠。

88、出处《论语阳货》

89、李广田:《扇子崖》

9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的短诗

91、最有名的《论语》,也是由弟子编纂而成。孔子的主要著作是“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编纂《诗》、《书》、《礼》、《乐》是根据原有资料和线索,进行采集、搜索、整理、修正,这是“述”。

92、谱牒(pǔdié)①之设,正所以联同支而亲一本。务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雍睦(yōngmù)②一堂,方不愧为圣裔③。

93、易经本来只有卦象,简单的卦辞,被孔子作十翼,过度解读,易道复晦!

94、②国课:国家税收。

95、以这个标准选出来的诗,当然是符合儒家理想的。孔子说,学习这些诗,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明辨事物,近之可以服侍长辈,远之可以服务君主。

96、诗歌有《去鲁歌》、《蟪蛄歌》、《龟山操》、《盘操》、《猗兰操》、《将归操》、《获麟歌》。

97、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98、中华传统文化只要是言简意赅的说的话或者经书,都会被现代文化人过度解读!这也是孔子开的先河!

99、基本信息

100、④立:立身于社会。

101、兴观群怨,来自孔子对诗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

102、孔子整理《易》《礼》《尚书》《诗经》《乐》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修订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103、孔子解说诗经的几句话,被归纳为四个字“兴观群怒”,显得高深莫测!平常百姓谁知道啥意思?而一些人也为知道了啥意思而充满优越感,和文化人的感觉!

104、“兴”、“观”、“群”、“怨”这四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其中“兴”是前提,它包含了孔子对诗的整体作用的概括,所以“观”、“群”、“怨”离不开“兴”。而且将“兴”置于首位,充分注意到了艺术的感发作用。这一思想表明,孔子已认识到艺术的社会作用只能通过美感的心理活动来实现。

105、①诗:诗歌,亦指《诗经》。

106、②雍睦:团结、和谐,和睦的意思。

107、这是孔子对《诗经》功能的阐述。

108、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109、兴、观、群、怨孔子关于诗歌的社会功能的论述。语出《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朱熹注作“感发意志”,是说诗有引起联想、感化的作用。孔子非常重视诗歌对人的道德修养的作用。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沦语·泰伯》)强调人的修养要从学诗开始。还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说明在古代不仅用诗来陶冶性情,甚至用诗作为交际的工具。“观”,郑玄注作“观风俗之盛衰”,朱注为“考见得失”。都指出诗歌具有反映现实,认识现实的作用。周官采诗以观民风被历代文人所称颂。“群”,孔安国注为“群居相切磋”,朱注作“和而不流”,是说诗歌有沟通思想感情,彼此激励,相互协调关系的作用。“怨”,孔安国注为“怨刺上政”,即用诗歌对不良政治进行批评讽谏。是指文学具有批判现实的作用。孔子将“兴、观、群、怨”最后归结为“事父”、“事君”,虽然他也重视诗歌作为生活的教科书的“多识”作用,但是他更强调诗歌为政治服务的功能。所以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因此,历代文人也都十分重视文学特别是诗歌的政教作用。唐代刘知几说:“观乎国风,以察兴亡,是知文之为用,远矣大矣。”(《史通·载文》)即使小说戏曲也要求关乎世教风化,所谓“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琵琶记,)都可以看出孔子的思想影响。

110、婚姻嫁娶,理伦守重。子孙间有不幸再婚再嫁,必慎必戒。

111、赞美孔子的诗句如下:

112、后代文人儒家大多数靠解读注解孔子的言行而活着,直到近代当代,仍然不乏其人。

113、主要作品有《春秋》《尚书》《试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