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简介

本文目录一览:

林海音的妹妹?

林海音是家中长女,下有二妹林秀英、三妹林燕珠、弟弟林燕生、四妹林燕瑛、五妹林燕玢。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本名林含英,中国当代女作家,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1937年,从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1955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冬青树》。1956年,获得第二届扶轮社文学奖。195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晓云》。1960年,出版小说集《城南旧事》。1972年,出版散文集《窗》。1988年,出版散文集《一家之主》。1998年,获得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终身成就奖。2000年,出版散文集《作客美国》《芸窗夜读》。

介绍一下林海音的生平?

林海音(1918年4月28日-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出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新竹州竹南郡头分街(今苗栗县头份镇),属于半唐山本省人,4岁前居住在母亲故乡台北州海山郡板桥街(今新北市板桥区),后迁居北京至成年,台湾文学作家、编辑,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成名作为小说《城南旧事》。曾任北平世界日报记者、编辑,尔后随国民政府播迁来台后跟着回到台湾,之后曾任国语日报编辑、联合报副刊主编。身为编辑的林海音,除了致力于发掘优秀的写作人才并鼓励停笔多年的日治时期作家重新写作,同时也曾受聘于省教育厅及国立编译馆编辑儿童读物与编写小学国语教科书,于语文教育上贡献许多。而身为作家的林海音除了写小说外,另有创作散文、儿童文学等。她也在1967年创立《纯文学》月刊,隔年创立《纯文学》出版社,堪称台湾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四十余年来,林海音与其作家丈夫何凡(夏承楹)从事编辑、写作、出版三项工作,从未间断,对台湾现代文学的推展,深具影响。扩展资料:林海音在1948年返台,并在1949年进入了《国语日报》担任编辑,而后在1953年转到了《联合报》,主编联合副刊。作家锺肇政发现联合副刊渐渐不像以前只为了宣传,反而多了许多文学气息。此外,还搜集了许多本省籍作家的作品,而他的作品《鲁冰花》便是第一个被连载在报纸上的台湾作家的长篇小说。她的创作范围极广,包含了小说、散文、广播、儿童文学、杂文和文学评 论等。而她作品笔下的主角多为她所见闻的旧时代封建女性及她身边的人。虽然所写的故事剧情多半较为伤感,却真实刻画出社会的现实及对人性的描写。林海音的作品中并不会出现拗口难懂的词汇,原因正是在于她率真坦然表达的个性,融入进了作品之中,希望读者在阅读时能更容易体会她笔下的人物。

林海音所处在的时代背景?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原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

林海音的具体资料?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 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 林海音于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的“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于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 其自传体长篇小说《城南旧事》,于1999年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德文版获瑞士颁赠“蓝眼镜蛇奖”。 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扩展资料 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为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母林黄爱珍为台湾板桥人。林海音是家中长女,下有二妹秀英、三妹燕珠、弟弟燕生、四妹燕瑛、五妹燕玢、么弟燕璋。其父林焕文先生于1931年5月病逝于北京,享年44岁;1932年其四妹燕瑛(6岁)去世,么弟燕璋(3岁)去世。 林海音在京期间,因工作之故,认识了一生的伴侣、《世界日报》编辑夏承楹,两人于1939年5月13日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结婚,为当时北平文化界盛事,婚后住进夏家永光寺街的大家庭。 1948年11月,林海音与夏承楹携三个孩子、母亲黄爱珍及弟弟燕生、妹妹燕玢返回故乡台湾。在台两人又生育了一个孩子。

林海音是哪里人?

本名林含英,中国当代女作家,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日本大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