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本文目录一览:

古时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

古时人们传递信息的方法有: 1、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 2、用驿站传递信息:中国远在周朝时就建立了专门传递官府文书的驿站,通过骑马将文书一个驿站接一个驿站地传递下去,同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驿邮制度,以实现快速、准确的通信。秦代统一六国后,就将驿站信息传递系统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确定下来。驿邮是以骏马每小时奔跑15千米左右的速度传递信息,来实现远距离通信的。在当时这已经很快了。 信鸽和信猴: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用猴子送信。人们将母猴和子猴分别关在两地,并时常将母猴带去寻找子猴,使母猴认得路线。当人们需要通信时,将信装在竹筒里绑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寻找子猴,母猴总能将信送到目的地。

关于古人信息来往的诗句10首?

1,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初闻征雁已蝉,百尺楼高水接。青素娥俱耐冷,月霜斗婵娟。 3,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4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5,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在。

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

鱼雁传书 在我国古代,鱼雁和书信有着密切的渊源,古诗文中留有许多记载,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因为传说古代剖鲤鱼时,看见鱼肚里有书信,“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后来人们便把书信叫做鱼书,而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故人们想像雁能传递音讯,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鸿书”等,而古称信使为“鱼雁”,也叫“鸿鳞”。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有诗曰:“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记载: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囚胡地19年,矢志不变。他后来得以归汉,主要是因为匈奴单于相信汉使所说鸿雁传书上林苑,被天子射获,确知苏武在北海牧羊。匈奴单于无奈,只得放回苏武,“鸿雁传书”一时传为美谈。 汉宫之流叶,蜀女之飘梧 汉宫流叶的故事指唐僖宗时宫女韩翠屏曾在红叶上题诗,红叶被流水冲到宫外,学士于祐捡到后,又在红叶上题诗流回宫中,韩翠屏复检得此叶。后来宫中放出三千宫女,于祐娶了韩翠屏,说起红叶之事,不胜感慨。蜀女之飘梧说的是《梧桐叶》中记述蜀人任继图与妻李云英分离,后来李云英题诗在梧桐叶上,被任继图检得而团圆。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