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望湖楼醉书写作背景

本文目录一览:

7月27日望湖楼醉书写作背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游览西湖所作的一系列组诗,总共五首。 这组诗的写作背景是:六月二十七日是指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1069年,苏轼为父守丧三年后回朝,王安石开始实行变法,苏轼很多师友因反对新法被迫离京,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端,被王安石授意御史向宋神宗陈说苏轼过失,因此,苏轼请求出京任职,被授杭州通判。可以说苏轼此次在杭州任职也是出于不得已的原因,寄情山水正好可以聊以自慰。

8月27日望湖楼醉书写作背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写作背景是: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苏轼为父守丧三年后回朝,王安石开始实行变法,苏轼很多师友因反对新法被迫离京,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端,被王安石授意御史向宋神宗陈说苏轼过失,因此,苏轼请求出京任职,被授杭州通判。可以说苏轼此次在杭州任职也是出于不得已的原因,寄情山水正好可以聊以自慰。

4月27日望湖楼醉书写作背景?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

二十六日望湖楼醉书古诗背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游览西湖所作的一系列组诗,总共五首,六月二十七日是指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1069年,苏轼为父守丧三年后回朝,王安石开始实行变法,苏轼很多师友因反对新法被迫离京,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端,被王安石授意御史向宋神宗陈说苏轼过失,因此,苏轼请求出京任职,被授杭州通判。可以说苏轼此次在杭州任职也是出于不得已的原因,寄情山水正好可以聊以自慰了。

六月二十一日望湖楼醉书古诗背景资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宋代〕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背景 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本诗是其第一首

苏轼六月二十日望湖楼写作背景?

创作背景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全诗如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宋代〕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