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目录一览: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是行不通的。 守株待兔 讲的是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扩展资料: 守株待兔 出处:《韩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现在的国王想用像先王一样的政策,治理今天的民众,都和守株是同一类啊。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 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守株待兔能用于褒义,只要掌握了规律,在兔子必经之道上栽几棵树等兔子撞,也是可以的。比如某地是日军必经之地,我们只要在此做好准备,守株待兔即可。 扩展资料: “守株待兔”的故事出自《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 《韩非子》 是在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 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 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利害关系而仁爱教化辅之,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经整理之后又辑为各种寓言集,如《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等即是。 著作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参考资料来源: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想要得到收获,就要主动努力地去争取。天上掉馅饼的事非常少,不要自己不努力做事情,光想着白捡东西、占便宜,踏实劳作才能得到应有的收获。 守株待兔,拼音:shǒuzhūdàitù。释义: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的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努力,不要有任何侥幸在幻想中的东西。 它经常被用来描述无偿获得某物的幻觉,或者是对狭隘的经验的死守,不知道如何智取。 没有辛勤的劳动,靠好运气生活是不值得的。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之类的蠢人,而是要主动去做事情,不要投机取巧,动手动手动手。 只有通过努力我们才能收获。 也许因为运气我们能够取得谋一时的利益,但不能因此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整日想着“幸运降临”。而应当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去用心的创造、努力地奋斗,才能够得到真正与自己实力相匹配的的收获。切不可学习守株待兔之人,最终一无所获。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不要偷懒,不要有侥幸心理,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撞死的兔子。 不要坐以待毙,要做一个勤奋的人,努力工作,积极学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的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不能够以逸待劳,不劳而获。 虽然能够等到一时的好处,但是从长期来看,劳动才是我们人类活下去的根本所在,每个人也必须劳动起来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不爱劳动,总想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人是很难适应这个社会的。 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于劳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以前的简单的体力劳动,自己有一把子力气就可以活得比较好了,到现在必须通过复杂的脑力劳动才能够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