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本文目录一览:

卧薪尝胆是哪位历史人物?

越王勾践,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勾践。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 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人物?

实卧薪尝胆的名人有 1、越王勾践。 2、司马迁。 3、韩信。 这三位都是卧薪尝胆,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耻辱,终于取得了胜利,到达了自己最初的目的,他们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1、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就是这个成语中的主人公,而越王勾践因为自己国家弱小,战斗力太差,在一次大战中被敌人所捕获,成为了人质,而敌人为了羞辱他,派他去看墓地和喂马,而越王勾践为了能够重新回到自己的国家,一一听从了,最终因为他的行为让敌人放他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而越王勾践为了不忘记当初受到的耻辱,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最终在下一次战争中,凭借着信念,把敌人给打败了。 2、司马迁 司马迁本来为了实现他父亲“记载天下之文”的遗志,开始着手《史记》的编纂工作,但谁曾想祸不单行,汉朝大将李陵在一次战斗中惨败,投降了匈奴。司马迁在谈到处理此事意见时,只因说了几句客观的公道话,便触怒了汉武帝,被关进牢狱,并被处以宫刑。这对司马迁是一次极大的侮 辱和打击。他曾痛不欲生,但想到父亲留给他的事业,又顽强地坚持活下来了,把《史记》这本书给成功编纂出来了。 3、韩信 韩信在没有成为大将军的时候,曾经仗剑游于街市,被无赖子弟欺负,令其从胯下穿过,而韩信为了更高志向,毅然决然地不顾旁人地嘲笑,接受了这个耻辱,但就是因为这次受辱,才让韩信明白过来,浪子回头,开始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后来韩信被刘邦信任,拜为领兵元帅,被封齐王,在垓下击败项羽,成为一代名将。

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人物?

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功率表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人物?

勾践 吴王打败越国后,勾践带着妻子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放羊,最终赢得了吴王的欢喜和信任,三年以后他们被释放回国,回国以后越王发奋图强,怕害怕自己过上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报仇的义气,晚上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在房间里还挂着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尝一尝苦胆。

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人物?

1、勾践: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2、韩信: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 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3、司马迁: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卧薪尝胆有关的历史人物?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勾践,讲的是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卧薪尝胆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卧薪尝胆故事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年-前465年在位。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及其子勾践将吴王阖闾击败。阖闾之子夫差立志报仇,在吴国的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与越发生激战,越兵大败。为了保存力量,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采用范蠡之计,表面向吴称臣乞和,实则卧薪尝胆,积聚力量,时时不忘灭吴雪耻。 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和诸侯会盟、率兵北上争霸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吴太子发。后勾践再次举兵伐吴,大败吴军于笠泽。几年后,越军逼进吴的国都姑苏(今苏州),频繁侵袭,夫差屡战屡败。到公元前473年,勾践一举灭吴,夫差投降。 随后,勾践又乘胜进军北方,渡过淮河,在徐州(今山东滕州东南)召集诸侯会盟,取代吴而成为天下霸主。周天子使人赐胙,命为伯。

卧薪尝胆说的是谁?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 春秋末期,吴国大败越国,作为越国的国君,越王勾践也被吴王夫差所俘虏,虽然保全了性命,但勾践始终无法忘怀自己在吴国受过的屈辱,他为了能够报仇雪恨,从此睡在柴草上面,时不时的尝一尝苦胆的味道,最终奋发图强,得以复国。

卧薪尝胆说的是谁?

是苏轼说的.卧薪尝胆一词出自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史记》原文并没有提到卧薪,只有尝胆,所以这是苏轼发挥想象创作出来的成语,是为了戏说孙权.卧薪尝胆多用来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最后苦尽甘来。

卧薪尝胆说的是谁?

卧薪尝胆说的是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