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全诗

本文目录一览:

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整首诗?

1、出自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赏析。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全诗李白的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才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诗。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东坡写。写庐山的诗句有很多非常不错,像李咸用的非岳不言岳,此山通岳言,高人居乱世,几处满前轩。

远看成岭侧成峰谁的诗?

题目应该有误。 应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是宋代大文豪苏轼(苏东坡)的诗词《题西林壁》中的一句,全文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诗完整的意思是:庐山从正面看时,有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时,山峰耸立。距离庐山远近高低不同处观看,风景也大不相同,为什么同一个庐山会有这样的效果呢?不能看出它的真实面目呢?是因为正处于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的作者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造诣极高,是豪放派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