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全诗及译文

本文目录一览:

莫让浮云遮望眼全文?

一、原文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二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三、主旨: 全诗表现出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全诗蕴含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四、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出处?

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 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人借自己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在政治上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不为浮云能遮妄言全诗?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作者信息: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畏浮云遮望眼全诗?

这并不是一首诗里的句子,出自两首不同的诗。 风物长宜放眼量,出自近代诗人,思想家,政治家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的一句。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