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清明的由来和故事?

据说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扫墓”仪式,后来民间也开始效仿,在清明节祭祖、扫墓。清明节始于周朝,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它成为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所以晋文公将寒食节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清明的寓言故事?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太子为躲避祸害,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都各奔出路去。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跟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太子饿晕过去。介子推为救太子,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就送给他吃。十九年后,太子回国做君主。就是后来传说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向想起旧事,心中有愧,晋文公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山里。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想让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 第二年清明节这天,晋文公率众臣到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山踏青。

清明节扫墓的由来和故事?

在中国清明节上坟扫墓想必风俗都是一样。在清明的时候最初并没有出现扫墓的习惯,是大家农耕节,后来扫墓的习俗是来自一个传说故事,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清明节到底如何来的呢?习俗和来历来自一个很遥远的传说,大家是否听过呢?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扫墓节,历代有祭祖扫墓的习俗。后来,清明节与寒食节、上已节合为一体,三者融汇成为我国精华的清明节。 传说清明节源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割股奉君”。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继位,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迫自杀。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立起来。随他一道外出的大臣们找了半天都找不到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一个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将肉煮了一碗肉汤让重耳公子喝下,使之恢复了精神。 而后19年,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文公即位后,重重地奖赏了当初伴随他一道流亡的功臣,唯独忘记了救活他的介子推。介子推打点好行装,悄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着随行官员去请介子推。然而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要找到介子推谈何容易。于是一位随臣献计说:“绵山太大,而且树木茂密,只得从三面放火,留下一面,他一定会从未烧的一方跑出来。”大火烧遍了整个绵山,都没有见到介子推的身影。待火熄灭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坐在一棵老柳树下被大火烧死了。晋文公看到如此惨景,恸声大哭。 装殓时,才从树洞中发现一纸血书,上面写道:“割股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特意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在这天忌烟火,吃冷食。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又决定赐老柳树为“清明树”,并告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