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读后感

本文目录一览:

沁园春长沙表达了什么?

词人伟大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不畏强权、追求真理、自信豁达、奋斗不息、担当使命、拯救苍生。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为什么喜欢沁园春长沙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年轻时,站在湘江边上面对寒冷的秋风,放眼中国,以长沙橘子洲、湘江、岳麓山为背景,抒发自己意气风发的革命志向的词。他大气磅礴,志向高远,给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如果说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走上革命到了的开始,沁园春雪,就是老人家对革命的前景信心百倍的表现。

为什么喜欢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写下的一首词。 毛主席的诗词,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气势磅礴,下笔有神!大多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等艺术形象,表现出长沙的美和中国的美,并且词以明志! 我最喜欢的是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的最后三句:“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更是将情感提高到了一个极致。看出毛泽东当时的志存高远,这是毛主席想要征服世界的壮志!这是毛主席想要代表广大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获得新生的呼声!

沁园春长沙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沁园春长沙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毛泽东主席抒写的巜沁园春.长沙》这首著名的诗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文学短评?

诗的上阕的景物是由远即近,由高到低,由静即动。其中又包含了描写颜色的词语,使整个秋景多姿多彩。几个动词的运用,如:“击”,“翔”,“竞”写出了警务的生机勃勃,十分有力,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 上阕看似描写如画的秋景,实际上写景中隐隐透着一种豪迈的气势。前几句中已有暗示:“看万山红遍”是指大好的革命形势;“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实际上是指出了生机蓬勃。上阕以激扬的笔调写景,实则是凸显作者的磅礴气势和其志存高远。 而最后三句“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更是将情感提高到了一个极致。一个问大地,实际上问的.是天下的劳苦大众,声讨的是军阀统治的黑暗。从而能看出毛泽东当时的志存高远,意在天下了。 正是因为上阕的景物描写,下阕忆往事,抒发情感才能更为顺畅。 总的来说,景中有情,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