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谥号

陶渊明谥号来历?

陶渊明谥号“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躬耕田园,饮酒赋诗,终老一生。 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陶渊明谥号来历?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陶渊明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 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 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

陶渊明的谥号及原因?

首先谥号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去世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而谥号又有私谥之分,而作为一个文人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由其故友或学生来议谥的,不用上报朝廷的就叫做私谥,陶渊明的谥号便是私谥,叫“靖节先生”。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陶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陶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陶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 陶渊明的谥号“靖节”是其友人著名的诗人颜延之所起之,他在怀念陶渊明逝世的到悼词《陶征士诔》中写到“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征士”由此陶渊明的谥号便定为“靖节征士”,后世人大多提到陶渊明称之为“靖节先生”,将“征士”二字省略。 “靖”字有安静、静默之意,“靖节”二字则有清高,有气节之意,形容陶渊明的一生高风亮节,为了不被世俗所牵绊,与世俗纠结的一切告别,静心投入朝野之外,过上静谧幽静的田间日子,亲自耕种,虽然困苦却不收嗟来之食。所以“靖节先生”这样谥号很贴切的表现了陶渊明的性格和品质,清靖寡欲,与世无争,寄情于景,平淡而恬静的过完了下半生。

陶渊明的谥号及原因?

陶渊明谥“靖节征士”,颜延之《陶征士诔》中说:“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寻阳县之某里。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呜呼淑贞。夫实以诔华,名由谥高,苟允德义,贵贱何算焉?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无愆前志。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征士”。(《昭明文选》卷57)这里所说的征士是指刘宋时期曾征陶渊明任著作郎,他未就,所以称为“征士”。后人提到陶渊明,大多称“靖节先生”,将“征士”二字省略了。

陶渊明的谥号,世称分别是什么?

陶渊明的别号——陶元亮,陶潜;谥号——靖节。 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陶渊明死后谥号?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