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rdquo 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戒定慧,贪嗔痴?

戒定慧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又称三无漏学。戒指戒律,戒律分小乘别解脱戒和大乘菩萨就以及密乘三昧耶戒;定指禅定,禅定有共世间禅定和不共出世间禅定;慧指智慧,在显教分根本智和后得智或者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两种,当然智慧也有五种或者四种的安立方法。 贪嗔痴是最主要的三种烦恼,贪指贪心,即对悦意境随逐不舍之心;嗔指嗔心,指对不悦意境强烈地排斥之心;痴指愚痴,是一种蒙昧的状态,分业果愚(对因果的愚昧)和真实义愚(对万法真相的愚昧)两种。

佛教中的贪嗔痴是啥意思?

贪、嗔、痴。佛法中被称作三毒,是毒害众生于六道中苦苦轮回的恶习。贪心是指众生贪着世间的财、色、名、食、睡,从而产生杀、盗、淫、妄等恶行,造下无边恶业,最终沦落三途,无有出期。嗔心包括自嗔、他嗔、教人嗔。嗔恨是使众生走向自我毁灭的根源,坏众生道业,不能解脱。痴是指众生不信因果,邪知邪见的愚痴心。常无因求果,以为烧烧香,看看风水,算算命就能消除烦恼痛苦,实则一切烦恼痛苦的根源皆来自往昔恶业的果报。要想消除贪嗔痴三毒,获得究竟解脱,就要勤修戒定慧。戒定慧三学是众生离苦得乐,解脱自在的最大依靠。

贪,嗔,痴,各代表着什么样的人性?

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或者诋毁、抹黑其他宗教等等行为。嗔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 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痴既为一切烦恼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烦恼之一。而且它是随顺其他诸根本烦恼共同起着作用。 扩展资料: 人类的种种苦难(如烦恼、争斗等)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贪欲心、怒心、愚痴心,即所谓“三毒”。是人类身、口、意等一切恶行的根源。 贪欲是对名声、财物等自己所爱好的东西没有满足的一种精神作用;怒是对不合自己意思的憎恨,从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宁的一种精神作用;愚痴是指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一种精神作用。 这些精神作用的扩张,使得人类相互间争夺不已、仇恨不已,以至永远不知道解脱苦难的真正道路在哪里。佛陀教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怒心、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 而在具体实践上,则要人们以布施转化贪欲心,以慈悲转化怒心,以智慧转化愚痴心。 参考资料:

无嗔是什么意思?

就是遇到不如意的人、事物或者境界,不会愤怒仇恨抱怨,没有烦恼。能够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都是缘聚则成缘散则灭,凡事都是因果循环,自己感应到的境界,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作善因得善果,作恶因得恶果。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因果如是观。一切圣贤以无为而有差别。无为才能无所不为。无嗔即是守戒,守戒则能得定,定能生慧。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仅供参考,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