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资料

本文目录一览:

科普知识名称及基本原理和用途?

趣味科普类。主要栏目有“科技新新秀”、“动漫地带”等,以活泼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故事情节、小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最新、最有意思的各类科普知识。

两性外生殖方面健康科普知识?

人到了成年以后,男女的生殖器官就会也发生了变化,外貌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男士会长喉结,外生殖器官周围有毛发。女的也会嗓音变尖,乳房开始长大,私处也是有了毛发。

带有数据的科普知识有哪些?

1、人耳有10万个听觉神经细胞 2、人鼻里约有1000万个嗅觉细胞 3、人脑有10000000000个神经细胞 4、人体每日产生1000000000新的红血球 5、每只眼睛约含1.2亿个视杆细胞 6、金熔点较高,达1063度 7、每300吨地壳的石头里平均才有1克金 8、我国土地面积达9600000平方千米. 9、月亮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10、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 11、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

什么叫科普知识点?

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客户知识现代生物力学的起源与发展现代生物力学大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物理学发展进入了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专家们对于人和动物运动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下面一些学者的研究广为人知。

科普是什么意思?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

科普是什么意思?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

春节科普知识?

关于春节的知识如下: 1、春节的来源 春节是由岁首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以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 2、春节历史的演变 古代民间最初的岁首指的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在历史发展演变中,由于历法的变动,新年(岁首)在日期上有所调整。 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用公历纪年(属阳历的一种,又称格里高利历)。后来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 3、春节名称的变革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4、春节文化内涵传承中丰富 春节早已不只是汉族的节日,很多少数民族都是过春节的,但他们都有自己特别的过法。“56个民族现在几乎都在过春节,但不少又都融进了本民族的文化元素,进一步丰富了春节的文化内涵。 ”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杨福泉认为,春节蕴含的慎终追远等文化内涵应该不断传承丰富,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该与时俱进,过“环境友好型春节”。 5、春节可以节日欢聚共享一段记忆 “每年春节前夕,到了吃杀猪饭的时候,总是累并快乐着,累是因为杀猪确实是个体力活,快乐当然就是因为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美食咯。”大理白族小伙儿段艳文告诉记者,杀猪饭拉近了各民族间的距离,不管白族、汉族还是彝族,吃着同一锅肉,喝着自酿的酒,在分享中加深感情。

科普方法有哪些?

1.场馆科普 场馆科普主要指以科技馆、博物馆形式向游客展示以往的科技水平和文明产物,这种科普形式主要以场馆内容静态展示,游客驻足参观为主,若游客没有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素养和一颗爱钻研的心的话,这种单向的知识传导将会极大的影响科普效率。 2.课堂科普 科普课堂的形式主要是以名人大家开设讲座和课堂为主,这一种科普形式在高校中比较普遍,因为学者以及技术大家主要集中在高校,而且高校也有相关的基础设施,但是由于它的门槛略高,所以它的受众相对较少。 3.教材科普 教材科普的形式主要是以相关的科普知识,通过教材的这个媒介将科普知识传递给受众,这一种的科普新式触达的受众更广,特别是我国现在慢慢普及高中教育以来,但是它的弊端还是在于它比较传导新式比较木讷。 4.影像科普 这一形式主要以视频、纪录片、动画等形式在一个平面上进行内容的呈现,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感知平面的画面,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但是它的弊端就是不能立体展现里面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