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到20章原文-通用287句

论语1到20章原文

1、『⒌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3、『⒈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4、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5、『⒌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

6、方式,也有利于对古典文化的理解。

7、『⒉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⒊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9、『⒋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⒍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

11、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啊!对于我说的话没有不高兴。”

12、『⒊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3、『⒍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4、『⒌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7、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在父亲还在世时,要观察他的志向、理想和品德;如果父亲已经去世,就要观察他的行为和言语。如果一个人在父亲去世后三年内能够坚持不改变父亲所教导的道德和行为准则,那么就可以称之为孝顺。

18、-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19、『⒋4』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2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1、译文:子贡问:"子张和子夏这两个人谁更贤能?"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子夏有些不足。"子贡接着说:"那么说就是子张要好一些了?"孔子说:"过头和不足是一样的。"

22、『⒌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23、『⒈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4、『⒉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25、译文:季孙氏比周公还富有,而作为季孙氏的家臣的冉求还帮助季孙氏聚敛搜刮更进一步增加财富。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声讨他。"

26、『⒍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27、『⒌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28、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29、『⒋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0、译文:闵子骞侍奉在孔子一侧,恭敬和悦的样子;子路表现出刚强的样子;冉有和子贡体现出从容不迫,侃侃而谈的样子。孔子很高兴。又说道:"像子路这个样子,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论语1到20章原文

31、『⒌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32、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33、『⒍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34、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5、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36、『⒊11』或问(衣帝)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7、『⒍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於从政乎何有?"

38、『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9、这章经文孔子从说话谨慎方面,教导我们,仁人的外在表现之一是言行一直,不说大话空话。

40、『⒋7』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1、-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42、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3、『⒌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44、崔子杀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於他邦,则曰,'犹吾大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未之;--焉得仁?"

45、『⒍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

46、『⒊6』季氏旅於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47、『⒉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8、『⒋9』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9、《论语颜渊篇》中

50、『⒍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51、『⒋18』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52、『⒍27』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53、『⒋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54、『⒉1』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5、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於从政乎何有?"

56、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乡下人啊;后来学习礼乐,君子啊。如用的,那么我们从前辈。”

57、-19、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5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59、『⒊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齐易也,宁戚。"

60、『⒈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1到20章原文

61、『⒊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62、『⒊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63、-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6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5、『⒊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

66、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67、『⒈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68、『⒊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於奥,宁媚於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於天,吾所寿也。"

69、『⒌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70、『⒋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71、『⒉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7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73、『⒌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74、在这章经文中,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人,他的言语显得很谨慎。司马牛说:言语谨慎,这就可以称作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难,说话能不谨慎吗?

75、『⒌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76、『⒌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77、『⒈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78、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79、『⒈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80、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81、译文:季路问侍奉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怎么能侍奉鬼神?”他说:“请问死?”他说:“我不知道生,焉知死?”

82、『⒍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83、『⒌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84、『⒉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8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6、『⒌21』子曰:"甬五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8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88、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89、『⒋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90、译文:孔子说:"跟从我周游陈蔡之间受苦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了。“

论语1到20章原文

9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92、『⒋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93、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94、『⒍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95、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96、『⒉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7、『⒉12』子曰:"君子不器。"

98、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99、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100、『⒈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01、『⒍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2、答:论语学而篇第一章没有停顿。

103、『⒋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104、『⒋24』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105、雍也第六

106、『⒍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7、-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108、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09、译文:颜渊死了,颜路请求你的车来为他买椁。孔子说:“才不才,亦各言其子啊。鲤死,有棺无椁。我不步行来为他买椁。因为我从大夫的后代,不可能步行的。“

110、『⒉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111、-21、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112、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13、『⒊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1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1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16、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不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117、『⒍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19、『⒍30』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誓,可谓仁之方也已。"

120、《论语》一书中,问仁的经文有很多处,今举其一例。

论语1到20章原文

121、『⒈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2、『⒌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123、『⒍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12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25、『⒉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27、『⒋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8、『⒈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29、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30、『⒍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131、『⒍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马辛)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132、『⒍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133、『⒍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134、『⒉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35、『⒌18』子曰:"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木兑),何如其知也?"

136、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37、『⒋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38、曰:"赐也可使政也与?"曰:"赐也达,於从政乎何有?"

139、『⒉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140、《论语.第一章1.10》原文及译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1、『⒋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国,如礼何?"

142、『⒊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143、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144、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145、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146、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4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8、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49、『⒍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50、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论语1到20章原文

151、『⒈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52、-10、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153、『⒌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xie4)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15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55、『⒋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56、『⒌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157、『⒍24』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158、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59、『⒌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160、-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161、『⒉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62、『⒈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63、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164、『⒋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165、『⒌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66、『⒍4』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栗。子曰:"与之釜。"

167、『⒉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68、『⒍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169、-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70、『⒍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71、『⒌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72、『⒍5』原思为之宰,与之栗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17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曒如也,绎如也,以成。”

174、『⒈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75、-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176、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77、『⒉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178、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79、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180、『⒌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论语1到20章原文

181、-13、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82、『⒋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83、『⒌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邻而与之。"

184、这句话强调了孝顺这一传统美德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孝顺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更是对家庭价值观念的继承和传承。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孝顺依然是我们应该坚守的美德之一。

185、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86、《论语》是一本书,一共有十二章,原文太长了,可以搜一下。

187、『⒉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8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89、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90、-20、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191、-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9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193、『⒉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94、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95、『⒉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车儿),小车无(yue4),其何以行之哉?"

196、『⒊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197、-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98、译文: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大孝子啊!人们从来不挑剔和怀疑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孝顺的话。"

199、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200、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0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02、译文:颜渊死了,儿子哭得悲痛。随从的人说:“你哭了!”他说:“有痛吗!不是他自己的是悲痛,谁是!”

203、『⒍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204、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05、『⒋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206、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207、『⒉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08、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209、『⒋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210、译文:孔子说:"仲由弹的这手瑟,怎么是我的门徒呢?"因为这个,学生们便不尊敬子路。孔子说:"子路的水平已经进入厅堂了,但还没有进入室内罢了。"

论语1到20章原文

211、《论语》第十一章原文如下:

212、"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213、冉子与之栗五秉。

214、『⒊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215、延伸:在古代汉语中,语气韵律错落有致,无需标点符号和停

216、『⒌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木亏)也;於予与何诛?"子曰:"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

217、『⒉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18、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219、『⒋20』子曰:"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220、译文: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

221、『⒋8』子曰:"朝闻道,夕夕死可矣。"

222、『⒊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223、『⒋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24、是由三个句子组成的完整语义段落。

225、『⒊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226、『⒊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227、论语学而篇第一章的原文如下:

228、-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229、『⒍16』子曰:"不有祝沱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230、译文:季康子问:“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孔子回答说:“有颜回的好学,但他不幸早死!颜回死了。”

231、『⒈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32、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233、『⒌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34、『⒊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235、-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23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该篇没有明显的停顿,

237、『⒉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38、『⒊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239、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240、『⒊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论语1到20章原文

241、-14、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42、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243、-18、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口彦。

244、『⒋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尽有之矣,我未见也。"

245、『⒌6』子使漆彤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246、『⒉19』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47、顿,但通过分析语句的结构和意义,能够推断出合理的断句

248、『⒊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249、译文:孔子说:"言论笃实的人可以称许他为善人,但还要进一步判断,是真君子呢?还是伪装出来的呢?"

250、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差不多,多次空。赐没有禀受天命,而做买卖;行情多次中。”

251、『⒉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52、译文:子张问孔子怎么做好人。孔子说:"不跟着前人的脚步走,就很难进入很高的境界。"

253、『⒍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254、『⒉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55、译文:鲁国人翻修长府。闵子骞说:"老样子,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说:"这个人不轻易发表意见,一开口说话就很中肯。"

256、译文:南容经常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就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257、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25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

259、-1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260、『⒍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必在汶上矣。"

261、译文:道德修养好的人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善于辞令、口才好的有宰我、子贡。长于政事的学生有冉有和季路(子路)。文学才华突出的有子游和子夏。

262、『⒊10』子曰:"(衣帝)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263、『⒌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64、『⒋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65、『⒊17』子贡欲去告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266、译文:颜渊死的时候,孔子说:"啊!苍天灭我啊!苍天灭我啊!"

267、『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68、-6、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26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70、『⒊14』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1到20章原文

271、『⒈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72、-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27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74、译文:颜渊死了,学生想厚葬的,孔子说:“不可。“守门人厚葬的。孔子说:“颜回把我像父亲一样,我不能看还你的。这不是我的过错呀,那你们呢。”

275、『⒊21』哀公问社於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76、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

277、『⒊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278、『⒊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79、-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李路;文学。子游、子夏。

280、『⒍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28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82、请益。曰:"与之庾。"

28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84、『⒌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285、『⒋16』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286、『⒌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287、译文:子路问:"听说一个道理就去做吗?"孔子回答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够听到就去做呢?"冉有也问:"听说一个道理就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听到了就要去做。"公西华问老师:"子路问'听到了就去做吗?您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冉有问听到了就去做吗?您的回答是听到了就去做。我很疑惑,敢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有做事退缩不前,所以我就鼓励他大胆地做;子路胆子太大,好勇争胜,所以我要约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