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感悟经典句子800-集锦32句

生感悟经典句子800

1、此句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1,孟子千里迢迢去见梁惠王,感召其行仁政。但是梁惠王买椟还珠,舍本逐末。开口第一句话就出言不敬,问孟子:老人家你不远千里来我们这,有什么利益可以带给我们吗?

2、在2020年5月14日,我在公众号上写了《依道而行,打造战斗团队》的感悟,引起了群内关于“义”与“利”的交流分享:

3、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4、老子《道德经》第38章:“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5、第四个“义”的层面,竞争指向内部,发现股东、高管之间发生产生矛盾,出现“拉帮结派”、“兄弟分家”的情况,就到了“义”的层面;

6、文天祥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7、这句话所说的背景是这样的:孟子去拜见梁惠王时,梁惠王刚刚打了败仗,被迫迁都,儿子也被迫做了人质。所以,想要马上使国家强大起来,并且要复仇。他急于得到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的人才,所以,见到孟子之后,直截了当地问:“老先生!您不远千里来到我的国家,一定能有办法使我的国家得到实利吧?”

8、孟子看到梁惠王没有看到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而是以急功近利为目的,所以很庄重地对梁惠王说:“您为何必只图目前的利益?其实仁义才是永恒的大利”。本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如下:

9、周先生:“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人们自我修为,舍身取义。但是,‘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这两者是不可调和的。”

10、“道”是根,“礼”【利】是叶,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在老子看来“道、德、仁、义、礼”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舍本求末。而且对现代企业经营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11、周先生:“中国传统文化在时间上先于资本主义商业文明,两者讨论的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两者的理论内核并不兼容。硬要放在一起,不会有新的意义。

12、“义”与“利”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孔夫子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华文化时,千万不要死搬教条,被文字表面的意思束缚了。我们如何面对利益呢?谨记孔夫子的另外一句教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13、尤其在当今社会,人们都在竭尽全力追求物质外在的东西,而有这样一群人在向内追求心灵的圆满,成为社会的一股清流。当然是有人肯定、点赞,也有人不太看好,认为故作清高。

14、沈先生:“中国古人有智慧,中庸之道就可以解决不可调和的两者。但中庸之道绝不是老好人、和稀泥。”

15、只有去除"小我",成就"大我",才能打破"周期律",螺旋攀升。

16、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17、沈先生:“在东、西方世界里,这样的问题,都给出了答案:西方就是《圣经》里的马太效应;东方在《道德经》里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18、阳明先生说:“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19、意思是: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仪、制度,是缺乏忠信与诚实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

20、老子从“道、德、仁、义、礼”五个层面解读一项事业的“周期律”,很多事业就很难跳出这个“周期律”。一个企业从最初地兢兢业业到最后地分崩离析,其根本原因是小我,"小我"与"小我"碰撞时就很难超越,“放于利而行,多怨!”

21、依道而行,才能天长地久!

22、第五个层面,到了“礼”的层面,礼就是礼貌、制度、规范,面对利益的冲突,就建立各项制度规范,但人们已经忘记初心,遇到风雨,事业就会分崩离析。

23、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只有在扬弃二者的基础上才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4、第二个“德”的层面,事业就有大小厚薄的区分,客户的利润有的高,有的低,对老客户因为贡献少,就会有所冷落、怠慢;

25、几千年来,人们对于以上的说法更乐意接受,不仅会嘲笑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迂腐,与孔子一脉相承的孟子,在梁惠王急切需要利益的时候,却大谈什么仁义,也是很不识时务。

26、第三个“仁”的层面,公司形成一定规模以后,与同行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重点从关注客户到竞争对手,为了竞争而竞争,忘记了客户的利益,公司的格局境界逐渐降低;

27、“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富贵险中求,道义放两旁。”

28、有人会把“义”、“利”对立起来,好像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其实关于此类问题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给出了答案:

29、比方一项事业创业之初,都是兢兢业业地为他人服务,因为自己一无所有,只有为他人创造价值才能立足,所以在此时表现出来的是一份忘我,全力以赴地帮助别人,这是暗合“道”妙的第一个层面;

30、喻先生:“ 在中国文化里,‘利者,义之和也’,现在也有人表述为‘义者,利之和也’,中国文化试图将义、利统一起来,这种观点如何推演到今天的市场经济中去,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值得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入探索的问题”

生感悟经典句子800

31、“义”与“利”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有的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有的人坚守“义字当先”,乃至“舍生取义”。

32、孟子就回答了这句千古流传、震慑人心的名言: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