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的简介-摘抄30句

王夫之的简介

1、是杰出的唯物思想家,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唯气”观点。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用发展观点看待历史,提出政治上要“趋时更新”。其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2、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学者。字而农,号姜斋,湖南省衡阳人。晚年长期居于衡阳湘西蒸左之石船山,学者故称其船山、船山先生。

3、廉颇骁勇善战,忠勇双全,有了他开疆拓土,攻城拔寨,才捍卫了赵国的安全,同时也是赵惠文王的慧眼识才,成就了廉颇的功名而威显诸侯。赵国之雄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有着虎狼之师称谓的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敢贸然进犯,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克,声名威震列国。

4、史藉上没有记录顾炎武的子嗣,所以不清楚。

5、(2)赵惠文王初年,当时战国七雄以齐国与秦国最为强盛。秦国欲东出扩大势力范围,赵国首当其冲,是秦国必须要清除的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国调整策略,实行合纵,于赵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国相会讲和。并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下简称《史记》)载:‘’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这是史称的阳晋之战。后“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

6、(4)公元前245年,赵国又助魏攻燕,廉颇率军攻取魏繁阳(今河南内黄西北)。《史记》:‘’又过了六年,赵国派廉颇进攻魏国的繁阳,破城。‘’时赵悼襄王即位,廉颇年事已高,后来遭受奸佞小人陷害,悒郁不得志,愤而投奔魏国,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来又离魏赴楚,老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

7、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将领。惠文王时,将兵破齐、魏,歼敌立功,以勇猛善战闻名于诸侯。秦、赵为争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帅大军壁垒坚守,相持三年。赵王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遭致惨败。

8、黄百家是黄宗羲的季子,是个奇才,他的学问跟他的名字一样,百家都通。他曾经写过这样的诗“放眼观天地,息意探古今”,可见其志存高远。他又说“凡古今成说,有惑于余心者,不敢随声附和”,“凡事无实证,皆非吾所安”,这种想法正是一个学者应该具备的,但很少有人这么认真仔细。

9、黄宗羲(1610.9.24-1695.8.12),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

10、三、历史评价

11、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12、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知错能改。

13、(3)公元前251年,《史记》:‘’而燕用栗腹之谋,…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逐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即:廉颇率军大破燕军,斩杀燕将栗腹,迫使燕国割五城求和。赵王把尉文封给廉颇,封号是信平君,让他代理相国。

14、《史记》还记载了廉颇和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廉颇曾居功自傲,不服蔺相如位居其上,后感其顾全大局,能知错就改,放得下身段到蔺相如家中负荆请罪,真诚道歉。这充分说明了廉颇具有深明大义的全局观念。俩人‘’将相和‘’的友情也因负荆请罪的故事,而成为千古美谈。

15、王阳明先于王夫之。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阳明子是他的别号,浙江余姚人。

16、(1)廉颇作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将领,一生身经百战,迭经风险,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成为赵国军事上的顶梁柱。他主要生活在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在这五十多年期间,他统帅的军队攻城野战,屡败列国,令敌人闻风丧胆,成为赵国的卫国长城。

17、宋代爱国将领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诗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之伤感。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反之从积极意义上来理解,廉颇未老!如今廉颇已经成为‘’老当益壮‘’的代名词流传千古,而常用常新!

18、廉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他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史记》载:‘’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有良将而不用,赵黜廉颇而亡,燕疑乐毅而偾。”

19、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20、二、战功卓著

21、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初四(2月10日)在山西曲沃韩姓友人家,上马时不慎失足,呕吐不止,初九(2月15日)丑刻卒,享年七十。

22、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顾炎武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23、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家,明朝人;王守仁(阳明先生)唯心主义思想家,明朝人。不是同一个人。

24、(2)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展开了战略决战,史称‘’长平之战‘’。廉颇统率大军,筑壁坚守,《史记》:‘’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时赵孝成王即位,‘’赵王信秦之间。‘’在秦国间谍谣言蛊惑下,赵孝成王对廉颇的忠勇产生了怀疑,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改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对阵有着杀神之称、赫赫有名的秦国战将白起,最后招致惨败,赵军四十万人被俘遭坑杀。

25、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26、前251年,他打破燕军,任相国封信平君。晚年抑郁不得志,愤而奔魏,后又离魏适楚,死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27、黄宗羲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黄百药、黄正谊、黄百家。

28、康熙三十四年七月三日(1695年8月12日),黄宗羲久病不起、与世长辞。享年85岁。

29、一、生平简介

30、黄百家是黄宗羲的儿子,他的学术活动是在父亲黄宗羲的指导下进行的。黄百家深受父亲的影响,在天文、数学等方面的成就也很高,并重视对西方科学的宣扬。他在《黄竹农家耳逆草》中还介绍了西方科学家如哥白尼、伽利略、亚里斯多德等人的科技知识,并将朝廷聘用的意大利传教士兼科学家利玛窦写进明史列传之中。在科学观念上,他敢于怀疑先人的错误说法,也具有一定的无神论意识,在黄宗羲死后,遵父之遗嘱,用棕绷将其遗体安葬在化安山圹穴,大胆挑战了传统的封建礼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