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屈原的形象特点

概括屈原的形象特点

1、第三,在屈原的身上表现出对小人的深恶痛绝,对理想信念上下求索的精神……

2、善于学习,极具文采,热爱祖国,宁死不屈,品行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屈原的外形有些正直无私,英俊潇洒的特点,

4、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关于屈原此次变法的内容,《史记》和《战国策》记载非常简略,后人无法窥其全貌。

5、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6、屈原毫无疑问是极具文采的,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善于学习也热爱学习,饱读诗书,学习前辈先祖流传下来的渊博学问。

7、屈原的性格特点是忧国忧民,直言敢谏。

8、忧国忧民。作为一位政治家,屈原极度关注国家和人民的疾苦,常常为此感到悲愤不已,并为此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探索。

9、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

10、热爱祖国

11、诗句高尚的品德.爱国的情怀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刚正不阿.赤胆忠心唯夫党人之偷乐兮.及前王之锺武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洁身自好.自我完善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献身理想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12、渔夫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

13、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在《离骚》里吟咏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民族解放,为了追求真理而前赴后继。

14、屈原的性格特点是阴郁、忧伤、豁达乐观等方面的表现都有着典型的文学史实例。

15、扩展资料:

16、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7、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有2400多字。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18、屈原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

19、屈原是一个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政治家,一个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20、作为史剧家,郭沫若在抗日战争中后期情思异乎寻常的奔涌,借着当时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自由与专制、爱国与卖国、统一与分裂、进步与倒退大激战的巨澜,他构筑了名垂青史的六大历史悲剧。一九四二年推出的五幕剧《屈原》则是其中的高峰。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大诗人,人们不再称羡他的峨冠博带,儒雅潇洒,他在剧作家脉律的击迫下咆哮着,掩映着日月星光,裹挟着风雨雷电。

21、屈原是我国的第一位诗人,他处于春秋时期那个动乱的年代,虽然他出身于楚国的楚国的贵族,但他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他的孤独而倔强的性格特点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

22、屈原的精神品质是我们中国人精神的一份宝贵财富。

23、首先,这是一位杰出政治家的形象。他有明确的“美政”思想,这与屈原改革弊政,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其最终目的是要“及前王之踵武”,使历史上曾兴旺发达的“三王”政绩发扬光大。他在诗中极力揭露群小的罪恶,正是出于这种想法。

24、屈原的正面性特点要远远超出其负面性特点。屈原作为忠君爱国之人,其自身的崇高人格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也就是说,屈原的治国能力非常出众,受到了楚怀王的重视和信任。屈原敢于犯颜直谏,将楚国安危与自身安危紧密结合,为了楚国甘愿牺牲个人前途。

25、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26、独立自主。屈原追求独立自主的思想和人生态度,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方式,反对被奴役或受人指挥的境遇。

27、爱国的精神

28、屈原对各种艺术的美,都不以狭隘的功利观加以否定。《九歌》、《招魂》中,处处渲染音乐歌舞的热烈场面和引发的感动。“羌声色之娱人,观者憺兮忘归”,在屈原笔下,是美好的景象。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国丹阳,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29、其实他的文学作品也都是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内容的。他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有这样的内容。

30、屈原以“香草”自喻,始终保持清廉高尚的节操。面对世俗的恶习,他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表明了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立场。在他的作品中,多次表明了清白做人,坦荡做事的人生态度,如“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宁可被流放、宁可投江而死,也决不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和道德操守

概括屈原的形象特点

31、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32、屈原在《离骚》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现了屈原的伟大思想和崇高的人格。

33、对风雷电的呼唤和歌颂,表现了他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虽桎梏加身,但不屈不挠,浩然正气凛然不可侵犯,充分表现了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屈原是正义和光明的化身,是战斗不屈的战士的形象。

34、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景仰。他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世作家作出了示范。在《离骚》中有许多表现屈原拳拳爱国之心的诗句。

35、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36、学习屈原坚持不懈的精神就是要对自己有所要求,能够真正的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重视起来,锻炼自己的毅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坚持下来,永不放弃,一步一个脚印的朝着正确方向努力,最终我们就能有所收获。

37、屈原热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国家灭亡之际,他也以身殉国,投身于汨罗江之中。

38、汉初贾谊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被贬谪长沙,当他经过汨罗江时,有感于自己和屈原有相似的遭遇,写了一篇很沉痛的《吊屈原赋》,一方面对屈原进行悼念引屈原为知己;一方面学习屈原的创作精神,对是非不分的黑暗社会现实做了大胆的揭露和鞭挞。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更是对屈原敬佩之至,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正确地肯定了屈原在历史上的地位。他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人。

39、屈原精神是坚持不懈。屈原坚持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等美政思想,流浪后,仍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铭志,鼓励自己。做好一件事情并不容易,我们总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做的很认真,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因为没有足够的毅力去坚持而放弃。

40、综合而言,屈原是一个具有深厚民族责任感和思想独立性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对自然、对生命、对爱情富有强烈感受的诗人。

41、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景仰。他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爱民热情,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英勇无畏的精神。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

42、屈原有一种极度的自由意志主义精神,追求“自立、自彰、自信”的思想。

43、在楚国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是在楚国推行‘法治’的政治家,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他在文学方面成就太大了,所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他的文学成就所掩。

44、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性格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45、屈原20多岁就官居左徒,谓位高权重,若想过着富贵荣华的土豪生活并非难事。然而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面对荒淫无道的贵族统治集团和污浊黑暗的社会现实,屈原未选择同流合污,而是始终保持高洁品格。

46、屈原的精神

47、他看重原则和道德,善恶价值较为明晰,并将其作为人生信仰和座右铭,这表明他是一个坚定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48、屈原在自己的国家灭亡之后,悲愤交加但又无可奈克,他不愿意屈服于秦国,不愿意看到自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受到秦国的统治,毅然投江,宁死不屈。

49、屈原是一个为光明和自由而战的不屈战士,他是光明与自由的化身。诗人的身分在剧作中已淡化,屈原全然是作为政治家活跃在全剧的冲突中。他有崇高的政治理想,“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正是这种浩博的人道精神引发着他对于祖国和人民热切而忠诚的爱。他企盼着楚国能够和关东诸国和亲,结束分裂的局面,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让所有的百姓都能“过人的生活”。然而,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并不见容于这样的人物,相反更多地出演着联翩不辍的“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历史悲剧。楚国南后郑袖、上官大夫靳尚等和秦使张仪,内外勾结,愚弄并利用昏君楚怀王,在屈原的周围布下了一张硕大的诬陷网。

50、屈原作品的艺术特点如下:

51、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举贤任能,修明法度,主联齐抗秦,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52、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敢于战斗,有世人皆醉我独醒这种敢于斗争的精神。

53、热爱自然。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他喜爱自然、热爱生命,常常以自然图景为诗篇的主题,反映出他高度敏感、渴望自由、本真、朴素的情感。

54、屈原举贤荐能,主张富国强兵,虽被流放,亦不忘忧国忧民,直至国家被侵略,仍然不愿舍弃自己的祖国,投江而亡,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乐章。这种爱国情怀,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55、而从《离骚》和《九章》中可以得到一些信息:一是他的改革变法是受楚怀王之命的;二是“奉先功”,即继承前辈革新家的遗业的;三是以“明法之嫌疑”,即建立新的法制为中心内容的;四是以国家富强为唯目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

56、宁死不屈

57、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屈原是正义和光明的化身。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奸佞们战斗到底。

58、善于学习

59、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60、屈原的另一个特点是探索精神。他的探索精神直接体现在《天问》这篇文章里。

概括屈原的形象特点

61、屈原志行高洁,是正直的世人永远的榜样。屈原只有进取的一面,没有退让的一面。

62、屈原的一生热爱自己的祖国,追求“美政”理想,多次直言进谏,即使遭遇谗言诬陷,甚至被流放,依然心系百姓。当楚国都城被秦攻破时,毅然投江,忠贞赴死,拳拳的爱国之情万古流芳

63、这一形象也是追求光明和真理的美好形象,体现了诗人坚持正义的刚毅不屈的伟大精神。诗人在诗中反复申明他决不能随波逐流的态度。在打击和迫害面前决不动摇,岿然如山,坚强不屈。

64、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也有着善于学习,热爱学习的品质。

65、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中的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66、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虽然被排挤,被流放,但是他始终都有着高尚的品质,不愿与楚国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独善其身,受到排挤也不以为然。

67、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也有创新和开拓。它汲取了楚歌和先秦散文的营养,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创造了一种基本整齐,而又参差错落,灵活自由的的语言形式。《离骚》的语言精炼华美,极富表现力,并多用方言、虚词、双声、叠韵等。

68、《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战国中后期的楚国,当时七国争雄,其中最强盛的是秦、楚二国。屈原曾在楚国内政、外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虽然遭谗去职,流放江湖,但仍然关心朝政,热爱祖国。最后,毅然自沉汨罗,以殉自己的理想。文章以强烈的感情歌颂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华和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虽然事迹简略,但文笔沉郁顿挫,咏叹反复,夹叙夹议,是一篇有特色的评传式散文。可以归纳出屈原的品质:

69、这一形象还体现了诗人勇于同黑暗腐朽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诗人清楚地知道,楚国的不幸命运,以及诗人自己的不幸遭遇正是楚廷群小造成的。诗人对之极为愤恨,因而不遗余力地反复加以揭露和抨击,斥责他们嫉妒成性,随波逐流,黑白颠倒。

70、楚顷襄王继位后,屈原既痛心楚怀王之死,又认为楚怀王是非不分、听信奸佞小人,既忧愤又无奈,在楚国国都郢被秦国攻陷后,他选择投江而死。屈原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破家亡时没有选择苟且偷生,毅然决然地选择与楚国共存亡,必然被后人铭记。即便屈原在政治上受尽迫害,甚至被楚怀王和楚顷襄王疏远,他依然不忘国家安危和百姓疾苦,誓与国家共存亡,他大声疾呼:“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也曾考虑过“远逝以自疏”,但是最终由于浓浓的爱国之情,他选择愤然投入汨罗江,将自己的灵魂与国家融为一体。

71、挚爱民族文化。屈原以诗歌、赋文等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古代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于历史传承的责任和承诺。

72、屈原精神品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洁伟岸的品性。其次就是忠君爱国的情怀,宁死不屈,九死而不悔的精神。

73、高洁的精神

74、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