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亡羊补牢【好句摘抄41句】

歇后语亡羊补牢

1、亡羊补牢的下一句是犹未为晚,“亡”丢失,“牢”羊圈,字面意思是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也不晚。意思是说受损失后设大补救还不算晚。

2、我们后世就成作为“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亡:丢失。牢:羊圈。比喻受损失之后设法补救,还不算晚。

3、《战国策.楚策四》:“见菟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出自《战国策》。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要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或出问题。

4、例如我们经常度过孩子说这次考试考的成绩不好,还不到大考的时候,努力学习,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5、这是一句歇后语,意思是主人因为没有把羊圈修得牢固,导致羊被狼叼走了,后来他吸取了教训把羊圈修好。从此以后羊就再也没有丢失过。它是用来比喻如果出了问题以后要想办法去及时补救,就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6、亡羊补牢:《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7、亡羊补牢的反义词是时不我待、知错不改,近义词是知错就改。

8、“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9、亡羊补牢的下一句是“为时未晚”。这句话意味着,虽然已经失去了一些东西或者错过了某个机会,但只要及时采取措施弥补错误,还有可能挽回损失和改变局面。它也提醒我们要及时检查、纠错,防止事情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10、亡:丢失;牢:牲口圈。羊丢失以后,才修补羊圈。比喻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善后措施,以免酿成大错。

11、这句成语的下一句是:犹未为晚。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说的是因为羊圈设置得不牢固、有漏洞,有的羊通过不牢固的地方偷跑了。

12、这句话意味着虽然已经犯了错误,但如果能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那么仍有可能弥补过失,避免进一步的损失。亡羊补牢的典故源于《战国策》中的故事,说的是一个牧羊人发现自己的一只羊走失了,他没有立刻去找,而是继续照顾剩下的羊,最终导致所有羊都跑散了。当他意识到错误时,他回去找羊,但已经为时晚了,所有的羊都已经走失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来解决它们,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我们积极行动,及时纠正错误,我们仍有机会挽回损失。

13、出处:【亡羊补牢】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bǎihé)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14、它告诉我们:羊丢了,把羊圈修补起来,剩下的羊就不会再丢。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发现了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15、所以这个谚语是个褒义词,比如说我们工作中了犯了错误,及时的发现并且去改正错误,这样能及时的弥补损失。

16、亡羊补牢的下一句是‘未为晩也’,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是楚国的一个大臣庄辛劝戒楚襄王时说的一段话。楚襄王任用一些能力低下,不务正业的大臣,平时同他们吃喝享受,不理朝政,庄辛提醒襄王,襄王不但不听,反而怪罪庄辛。庄辛苦谏无果,反受其害,就离开了楚国。结果楚国被秦国发兵狠揍了一顿,没办法又把庄辛请回来,庄辛就说了这番话。

17、下一句是“为时未晚”。

18、技术领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软件开发经常会出现错误代码,但程序员们会及时修复代码,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如果程序员们等到整个系统崩溃了才去修复代码,那就太迟了。同样地,网络安全也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止攻击和数据泄漏。如果企业在出现问题后再去加强其安全性,那就太晚了。

19、这句话也常用于形容在事情出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及时处理问题。

20、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21、亡羊补牢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为时未晚;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继续受损失。出自《战国策·楚策》。作者是庄辛,朝代秦。

22、这番话的意思是:看到野兔想起猎狗,也是不晚的;丢了羊才知道修羊圈,也不算迟。提醒我们,发现问题,应充分重视并及时解决,堵塞漏洞,完善机制。

23、寓意:“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而来的,表达了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错误估计了事情的发展,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是如果他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做错了没关系,错了,一段时间没明白也没关系,但一错再错不再改正是不对的。错误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错误出现的机会。

24、下一句是“为时未晚”。这句成语的完整形式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意思是指即使出现了问题或错误,只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还是有挽救的余地的。

25、亡羊补牢的下一句是犹未迟也。

26、否则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会一事无成,甚至造成进一步损失。

27、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28、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句话来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失去了一只羊,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及时采取行动,修补了围栏,以防止其他羊逃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可以纠正,只要我们及时采取行动。

29、这个谚语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30、亡羊补牢的下一句是:犹为迟也。它是一个褒义词,形容一个人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立马改正,还为时不晚,可以及时补救。知错能改,还是好同志。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错了能及时改正,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大家也会谅解的。

歇后语亡羊补牢

31、这种情况显然是一种损失,为了及时止损,就把羊圈修补牢固结实,防止再有上述的情况发生,也是不算晚的事情。

32、在现代社会,这个故事同样适用。我们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而且常常会犯错。然而,重要的不是我们犯错了,而是我们如何应对这些错误并采取行动来纠正它们。就像亡羊补牢故事中的牧羊人一样,我们必须采取积极行动来纠正我们所犯的错误。

33、“为时未晚”这句话则表示,即使事情已经出现了问题,只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还是可以挽回一些损失。因此,亡羊补牢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在出现问题之后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

34、内容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35、亡羊补牢的下一句是为时未晚。

36、“为时未晚”是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后一句。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原本是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说,一位农夫因疏忽大意,让自己的一只羊跑出了围栏,结果被狼给吃掉了。农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立即修补了围栏,但已经来不及了,他失去了一只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在事情出现问题之前就认真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就可以避免后续发生的损失和麻烦。

37、类似歇后语——见兔顾犬。是指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38、亡羊补牢的后半句是——为时不晚。

39、"为时未晚。"是亡羊补牢的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即使已经犯了错误或者失去了某些机会,只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依然可以挽回局面,防止损失扩大。

40、亡羊补牢歇后语为期不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41、亡羊补牢说明的道理是:人不怕做错事,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重要的是不要一错再错,这样才能防止更大的损失。成语亡羊补牢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继续受损失。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