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介绍桃花源记优选汇总66句

陶渊明介绍桃花源记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桃花源记》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这篇记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奇葩,传诵千古而不衰。下面是其创作背景,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3、初极狭,才通人。

4、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

5、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6、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三、台湾桃花源

10、一般都认为,桃花源的原型在湖南省桃源县:这里和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境况最符合。

11、陶渊明(365~427),而【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创作于公元402年,这样算起来,陶渊明是37岁时写的【桃花源记】。

12、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3、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末年,政治非常黑暗,封建剥削压迫十分残酷,加上连年内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作者本人因憎恶趋膻逐臭的官场,毅然选择了躬耕田亩的生活道路。在长期的躬耕生涯中,他逐渐体验了普通农民的欢欣和痛苦,了解了他们的愿望,形成了独特的生活理想。“桃花源”便是他根据自己的`社会理想和农村生活感受而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

14、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15、一、陶渊明家乡庐山

16、中心思想: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即远离战乱,社会平等,人民安居乐业。2、赏析: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

17、复前行,欲穷其林。

18、具答之。

19、桃花源记

20、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1、四、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

2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3、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24、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是指黟县漳河流域石山至渔亭10公里段。

25、《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26、1《桃花源记》中的武陵

27、桃花源具体在哪如今仍有争论,武陵是今天的湖南。中国桃花源的地名有很多,重庆酉阳、湖南常德、湖北十堰、江苏连云港、安徽黄山、台湾基隆、河南南阳、重庆永川等地都有桃花源。

28、诗人这一理想的产生,是有其现实基础的。汉末以来,国内战乱不止,人民往往自动结集起来归附于某一有威望的大姓,筑坞壁以自保。诗人在<<拟古>>诗中所称颂的田子泰,就是汉末魏初的一个著名坞主。当前西北人民为逃避苻秦的暴虐统治,也有此种形式的组织。

29、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30、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陶渊明介绍桃花源记

31、写于公元421年,陶渊明56岁

32、魏晋:陶渊明

3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4、位于基隆河支流新寮溪溪谷中,由从前的“野人谷风景游乐区”、“天云洞风景区”、“大华壶穴区”组合而成。景区园内有翠谷瀑布、观音瀑布、迷魂洞瀑布、新寮瀑布、茵梦瀑布等,虽然这些瀑布不如十分瀑布壮观,但四周环境幽雅秀丽。

35、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36、停数日,辞去。

37、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38、桃花源记的创作背景:

39、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0、中心思想: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即远离战乱,社会平等,人民安居乐业。

4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4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44、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4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46、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47、二、安徽古徽州的黟县

48、”(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49、“武陵”是湖南省常德县。

50、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51、《桃花源记》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

52、作者: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5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5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5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6、武陵在今天的湖南,武陵郡名。汉高祖置,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东汉移治临沅(今湖南常德市)。小说中袭人抽着一支酒签“却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旧诗写着道是:‘桃红又是一年春’”

5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8、地处庐山大汉阳峰下,总面积约一万多亩,“桃花源”又称康王谷,是庐山第一长峡谷,全长约15华里,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称,景观特色以幽谷风光取胜,历来被认为是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创作原型所在地。

5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0、出自于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释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介绍桃花源记

61、便舍船,从口入。

6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3、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是指现在的沅水流域上、中游地区的人,也就是说历史上的“武陵郡”人。

64、陶渊明写下了安宁和乐的桃花源记。

65、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66、陶渊明(365-427)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