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时代背景【42句文案】

苏格拉底时代背景

1、在德莫克里特以后,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趋向于陌路,而唯心主义哲学则随着苏格拉底的发展而逐渐占据了优势的地位。苏格拉底是开创哲学研究新方向的划时代的思想家,他提倡知德合一学说,认为美德基于知识主张节制的观念。

2、他的背景是古希腊哲学,他认为,人们应该以理性的方式思考,而不是以感性的方式思考。

3、例如,在孔子生活的鲁国,周代等级森严的制度已经崩溃,周天子说话,鲁国国君不听,鲁国国君说话,季氏家族不听,季氏家族的老大季桓子说话,其家臣阳货、公孙弗扰不听。在这样一个上不上、下不下的时代,谁说话都不算数,整个社会都乱套了。社会大动荡,按孟子的描述则是:“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完全乱了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统治阶级上上下下也过着战战兢兢的生活。整个社会走向了崩溃的边缘,这激起了很多有识之士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进而,提出很多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由此,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

4、到了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民主制却走过了头,演变成了极端的民主,竟发展到用抽签的办法来选举官吏和陪审团团员,把城邦交给偶然中签的人管理,中签者良莠不齐,贤能者不能掌握城邦的命运。

5、苏格拉底政治思想就是希望建立一种英才治国或专家治国的模式,让有能力的人来掌握国家。

6、苏格拉底反对把国家的权力分散给那些没有知识的、被人操纵的公民手中

7、③.注重美德的培养,认为美德即知识

8、春秋时期,西周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瓦解,社会动荡不安,战乱纷争。

9、他认为治理国家的人应该要掌握治理国家的知识,应该要注重教育。

10、人物简介: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其辉煌的教育思想成就主要包含于他的哲学思辨内容当中。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哲。也被誉为西方教育史上具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

11、-都重视知识与道德。

12、苏格拉底认为如果国人们有了非常好的道德修养,那么就肯定会有非常好的政治,那么国家也会因此而安定有序。

13、②.教育任务:解决的探究伦理、道德问题。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

14、苏格拉底节制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形成背景是希腊古典文化时期的产物。

15、此外,当时社会上守法的风尚也正在消逝,个人为所欲为和奢靡的风气不断滋长,人们竞相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传统的宗教信仰业已动摇,而当时活跃于雅典的智者却大力宣传足以导致无原则、无是非、无道德的相对主义、个人主义的观点,即人是万物的尺度。

16、⑤.教育内容: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数列为学习的科目。

17、《法律篇》是柏拉图生前撰写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柏拉图一生中最长的一篇对话记录。参加对话的主要有三个人:一位是来自雅典的不知名的客人,对话中的主要思想都是他提出来的,实际上他是柏拉图思想的代言人;另一位是克里特人克列尼亚斯;还有一位对话者是斯巴达人梅奇卢斯。对话内容涉及法律、政治、宗教、教育、历史、哲学、婚姻、家庭、外交、贸易等。法冶问题是柏拉图探讨的基本题旨。

18、孔子幼年丧父,家中贫困,青年时曾为委吏、乘田等官职。曾问礼于老聃,问官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博闻强记,学识渊博。公元前500年,相定公,使齐国返还侵占鲁国的地域。公元前499年,任中都宰,后升大司寇,摄行相事,诛佞臣少正卯。公元前496年至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公元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归鲁,一边在杏林设坛教徒,一边从事于著作,经他所删定的书,有《诗》、《书》、《礼》《乐》《易》《春秋》。

19、他还认为,人们应该以理性的方式思考,而不是以感性的方式思考,以便获得真正的知识。

20、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时期但对雅典的直接民主不满,主张让有知识有道德的人来管理国家。

21、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22、创作背景

23、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主张是“知识就是能力”,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实践,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24、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是西方首位进行启发教学的教育学家,他的教育方法为“产婆术”,“讥讽”这一步骤,是苏格拉底式教学的显著特征,也是苏格拉底与其他启发教学与其他启发式教学相区分的地方。

25、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

26、①.教育目的:培养治国的人才

27、因此苏格拉底把道德水平看的相当重要,尤其是作为执政者。

28、《法律篇》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法学著作。有学者考证,该书成于公元前353~公元前347年之间。柏拉图在去世时并没有留下一部完整的稿子,至多只是有一个初稿。人们看到的《法律篇》是柏拉图死后由他的学生菲力浦(腓力浦)整理后出版的。

29、共同点:

30、柏拉图从20岁起,跟随苏格拉底学习了8年。苏格拉底的学识、品格和哲学思想都感染了柏拉图,柏拉图曾不止一次地称苏格拉底为“人类中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悲痛地离开雅典,开始了旅行生活,其间他学习、研究了爱利亚派和毕达哥拉斯派的哲学与数学。公元前387年,他回到雅典,创办了一所学校,即“柏拉图学园”,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学校。柏拉图主持学园40多年,培养了大批人才,包括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一边广收门徒,培养人才,一边著书立说,宣传其哲学和政治主张。此后40多年,除了两次短暂的叙拉古之行外,柏拉图一直在雅典主持学园工作。其大部分著作均在这个时期完成。

苏格拉底时代背景

31、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诞生于古希腊奴隶主民主社会快要分崩离析的时候,当时的社会是非不分,人们的思想异常混乱,苏格拉底通过不断地提问题来启发教育民众。

32、柏拉图不仅是哲学家,还是法学家。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又含有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他提出的一系列法律思想,成为西方法律思想的渊源,奠定了西方法律思想的基础。《法律篇》是柏拉图晚年创作的一部作品,也是其最长的一部对话体著作。

33、背景: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奴隶社会走向没落,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孔子提出了他的治国思想。

34、从时代背景上,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战国时期。春秋及其以后的战国时代(前475一前221),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差不多同一时期,古希腊出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伟大的哲学家;印度有释迎牟尼创立了佛教;我国则是所谓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古人经常用“礼崩乐坏”来形容这个时期的乱象。所谓“礼”,简单地讲,是指各种社会制度、社会秩序。“礼崩”即社会制度、社会秩序已不被人们遵守。

35、知识点区分

36、总之,整个雅典城邦呈现出一幅动荡、衰败的景象。

37、苏格拉底生活在希腊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已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雅典是依靠民主制而强大繁荣的,并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

38、-都注重研究人这个命题。孔子主张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

39、主要教育思想:

40、④.教育方法: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

41、-都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42、据西方研究柏拉图的专家考证,柏拉图在74岁时才着手写《法律篇》第一卷。柏图在去世时并没有留下一部完整的稿子,至多只是有一个初稿,现代看到的《法律篇》是柏拉图死后由他的学生、奥巴斯的腓力浦整理后出版。腓力浦在整理时加进了自己的东西,但限于水平,整理后的稿子缺少了柏拉图的幽默,并且有些句子逻辑不够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