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教育代表作【57句精选】

苏格拉底的教育代表作

1、从哲学思想的发展看,苏格拉底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使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脱离了早期哲学的朴素状态,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他将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格言式的伦理思想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启发思想、揭露矛盾,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2、(二)论教育的目的

3、一、布卢姆的《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手册》。

4、该书前四卷以爱弥儿为主人公,提出儿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第一卷,着重论述了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第二卷,着重论述了对2岁~12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论述了对12岁~15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第四卷,着重论述了对15岁-20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第五卷,以苏菲为范例,提出女子教育改革的样板,同时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也进行了论述。在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5、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它的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与善德。他主张人们要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与“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和有害的目的与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与至善的美德。

6、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7、在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的时候,他并不是只是一味的灌输,强行让别人接受他的想法,相反,它采用一种相互交谈,两个人共同探讨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有名的“苏格拉底法”。通过启发学生,让学生乐于学习。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以上就是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了。

8、伦理、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

9、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

10、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通常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提问”,他通过不断地提问、反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并从中发现真理。他认为知识的获得不仅仅是被灌输的,而是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推理来得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思维能力。

11、三、卢梭的《爱弥儿》。

12、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大前提】,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结论】。”

13、在《理想国》的“大洞穴”的建构之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洞穴比喻”不是柏拉图一个简单的文学意向,它是以现实世界为明确指归的“隐喻”。“隐喻”是哲学的方法,它的意象的造就、运用可以视为哲学,而隐喻的指归所体现的隐喻的制造者的现实维度,则是现实的生活,可以视为政治。所以,《理想国》的隐喻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理想。

14、第四部分包括第二十四章至二十六章,主要讨论了教育与哲学的关系、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以及哲学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关于哲学与教育的关系,杜威认为,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而教育是使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使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他还指出认识知识与行为的关系,一切能发展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都是道德的教育。

15、“苏格拉底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他没有提到“音乐”。“柏拉图提出了广泛的教育内容(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和智者的三艺合称为七艺”。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徒弟,他应该是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的部分思想。

16、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苏格拉底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认为人生的幸福和伦理道德是人类应当探究的重要问题,在政治上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提倡善良的道德,他的伦理思想是“知德合一”学说

17、后来,这种伦理思想,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并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就被亚里斯提上继承并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和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是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18、苏格拉底并没有确立三门科目的教学体系,他主要是通过对话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真理、思考哲学问题。

19、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20、《爱弥儿》全书共五卷,卢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即体育、感官、智育、德育、爱情。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但五者之间并不明显割裂。

21、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六章,主要讨论了教育的性质。论述了包括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环境、教育与生长的关系,以及批判了一些教育观念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教育就是个人经验的继续不断改组或改造。这种改组能够增加经验的意义并能提高指导后来教育过程的能力。因此,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能否不断地改组或改造经验。

22、在教育内容上,除了政治、伦理、雄辩术等实用知识外,苏格拉底第一次将集合、天文、算术列为必学科目,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不在于发展理论思维,而在于实用。

23、不同点:

24、这一切对哲学思维的发展都有贡献。但是,他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开始了夸大主体和理性、夸大抽象思维,以哲学唯心主义的神话代替宗教神话的时代

25、在苏格拉底看来,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与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以及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与神的安排,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就是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伦理思想。

26、《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按24个目标单元进行分类,构成了72种分类结果。《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完成,表明知识分类学习论思想已被课程、教学和评估专家接受,是科学心理学与教学相结合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27、《民主主义与教育》副标题是《教育哲学概论》,全书除序言外,共有二十六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28、这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由此可见,三段论是由一个大前提(陈述大概念的命题);一个小前提(陈述与大概念有关的具体实例的命题);和一个结论(由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的结论)组成的。

29、最早确立三科巜文法,修辞,辩证法》,智者派最早确立三学(几何,天文算数),苏格拉底最早确立四学,(几何,天文,算术,音乐)

30、心灵的转向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

苏格拉底的教育代表作

31、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定义应该是热爱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

32、四、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33、首先,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使知识”。他认为人们通过受到的教育能够展示出自己本身的美德,简单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身上的善性展现出来。这些好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教育获得。他还阐述了“善”的概念。他认为善就是勇敢,也代表着正义。当然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同样也是一种自我升华的过程,苏格拉底看到了过程的重要性。当然在这里说的知识不代表着自然界全部的知识。

34、二、柏拉图的《理想国》。

35、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

36、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

37、苏格拉底强调教育的目的应是造就道德高尚、才能卓越的治国人才,而为达成这一目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道德,他认为“知识即道德”。

38、苏格拉底还认为只有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知识才是最有保证的,那些自然界的知识是无法证明其正确性的。他同时还强调没有知识的人是一种无耻的存在,苏格拉底希望人能够承认自己知识的匮乏,由此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去汲取知识,从而对自己完成一种升华。苏格拉底还强调体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美德与健康的体魄相互结合才能完美,所以他建议人们要多多参加体育锻炼。

39、因此,苏格拉底并没有明确地将哲学知识分成不同的科目,而是强调对学生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开创了西方哲学中的“悖论、逆向思维”等思想方法,同时还注重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提倡追求真善美的生命意义。

40、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是:苏格拉底。

41、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42、《理想国》中的核心比喻是“洞穴比喻”,全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在回应它的隐喻。在《理想国》全书希腊文原本的第一个词是“下降”。也就是说,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在一开始就是下降,从高于此处的“洞穴”之处下降。在苏格拉底的谈话中,构造了城邦的政体,从第一部分摆脱最低处,第二部分则开始上升到最好的政体,第三部分处于最高处,详论最好政体的秘密,第四部分开始下降到最坏的政体乃至下降到地府。

43、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44、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相同点: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类.都对知识有一定的看法.

45、在《理想国》中,他把不变的理念看作唯一真实的原本,把变化的事物看作理念的摹本和消极的产物。为了说明这一观点,他提出两个著名的比喻:一个是床的比喻。他说理念的床是唯一的真实的床,是工匠制造的床的摹本,而艺术家画出来的床则是摹本的摹本。另一个是洞穴的比喻。他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比作在阴暗洞穴里的居留。洞穴中的人们戴着镣铐,背向出口,只能勉强看到被火光投射在洞壁上的东西的模糊的影子。在柏拉图看来,感性实物只不过是变幻不定的影子,人们必须摆脱这些影子,走出洞穴。这两个比喻说明,“永久不变”的理念是第一性的,生灭变化的事物则是第二性的。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

46、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人怎样做人,他还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没有人会明知故犯。

47、最早确立三学(算数、几何、天文):苏格拉底

48、(一)论教育的意义

49、第三部分包括第十八章至二十三章,主要探讨了教育价值。杜威在对教育价值问题上各种二元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阐发了自己对劳动与闲暇、知与行、自然与人、个人与世界、职业与文化的关系的看法。杜威指出教育价值的要点是使经验保持它的统一性或完整性。因此,他强调在组织学科教材时,应注重使经验保持它的统一性或完整性,以免造成各种学科的孤立与隔离。

50、苏格拉底认为,人天生是有区别的。但是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能使人得到改进,不论是天资聪颖还是天生愚笨,都必须勤学苦练。

51、第二部分包括第七章至第十七章,主要讨论了教育的过程。包括论述了教育与民主主义、兴趣与训练、思维与教学、课程与教学等的关系,以此说明民主主义教育的标准和要求,以及具体实施民主主义教育的方法。杜威认为必须对传统的文化思想、传统的课程以及传统的教学和训练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民主主义的教育思想应该越来越支配公共教育制度。

52、三个思想主张“智德合一”、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苏格拉底在教育上同样主张“有教无类”,要求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

53、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他是专家治国论者,认为治国者必须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

54、总之,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对后世哲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强调的自我探究、思考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也一直是我们学习和探索世界的重要指导。

55、最早确立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智者学派。西方最早的职业教育教师:智者学派。

56、(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

57、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希腊(雅典)哲学的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