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舍生取义的故事300字【108句精选】

屈原舍生取义的故事300字

1、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2、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3、文天祥在《正气歌》中高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真是荡气回肠,可歌可叹!

4、个人认为屈原的投江太不值得,即使再遭重创,也不应该放弃。我相信当时的爱国情怀人士不只是屈原一人,他可以聚集天下能人志士为挽救国家而努力,失去了生命就失去了奋斗的资本!

5、舍身取义的事例五: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6、——西汉文学家贾谊《融鸟赋》舍身取义的事例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舍身取义的事例二:邱少云宁愿火烧也不愿暴露目标舍身取义的事例三: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

7、屈原的死,是研究屈原的起点。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说过,研究屈原,应该拿他的自杀,做出发点,这也是一个凝聚点,一个制高点,站在这个高度,可以真正,透视,屈原,进入他的世界。而屈原原自沉的原因,更是这个出发点的源头,是我们无法越过的一个关键。

8、苏武牧羊。

9、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10、岳飞:连抗高宗11道金牌,并且想迎二圣回京,最后被秦桧害死

11、苏武文天祥秋瑾林祥谦刘胡兰冯玉祥屈原岳飞史可法谭嗣同李大钊关羽

12、项羽被刘邦包围后,自忖不能脱身,就部下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七十余战,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击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尝败北,遂称霸天下,现在困于此,不是我不会打仗,而是天要亡我!

13、两宋的外患,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且敌人一个比一个强大。辽仅对宋的北方边防形成威胁。金灭了北宋,一度挥军南下,但宋室尚能保存半壁江山。到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元朝蒙古铁骑南侵时,宋终于逃不了灭亡的命运。不过,南宋末年,宋臣并非全都束手待毙,他们为了保家卫国,或慷慨战死,或从容就义,其事迹可歌可泣。

14、——陈毅《梅岭三章》5、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15、屈原、文天祥、岳飞。

16、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17、——孟子8、一个人决意赴义时,那么他的头卖给刽子手就要卖得值得。——法国作家巴尔扎克9、懦夫一生死多次;勇者一生死一回。

18、他就是屈原。伟岸的屈大夫,悲愤的一跳溅起了忧国忧民的浪花,一条小河,英卡尔名垂千古,千百年来,她的事一直被,世人,作惋惜,哀悼。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20、明代于谦《石灰吟》一诗,其中有“舍生取义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战国屈原,不愿与奸臣小人同流合污,心系楚国,投入汨罗江;汉代苏武出使凶奴宁愿牧羊19年也不投降;抗元英雄文天祥,被捕不屈,历经十八个死也决不投降;他们一身浩然正气,彰显民族大义,古往今来,激励了阳光子孙,一代又一代。

21、今日是要决死战了,我要为诸君痛快地一战,必定要胜利三次,为诸君击溃包围、斩将、砍旗,让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会打仗。”于是,他分骑兵为四队,此时,汉军围困数重,项羽对他的骑兵们说:“我为你们杀掉对方一将!”

22、黄花冈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为了起义的成功,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冲锋在前,弹尽力竭,后被俘,英勇牺牲。为了心中的理想没有退缩。

2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24、战国:屈原,看着楚国的大好河山一点点的被吞啮,看着那一群奸佞小人为了一己荣华谄媚楚王,至国家于不顾。此情何堪?他决不愿同流合污,最后在绝望之中毅然决然的投入汨罗江。我理解此时的屈原,他是带着对楚国的无限眷恋,带着对楚国人民无限的爱离开了这个他曾热恋过的世界。他知道与其卑躬屈膝的活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是的,屈原的躯体是随着滔滔的江水流逝了,可他的浩然正气却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25、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

26、关于舍身取义的名言和故事

27、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思考三个问题。屈原值得赞扬么?投河值得赞扬么?忠君爱国之心值得赞扬么?

28、苏武作为汉朝使节,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29、舍生取义的人物事迹:我终身难忘的是读小学时的一篇课文巜英雄罗盛教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典型的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精典传唱。抗美援朝期间,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冰天雪地里,一个朝鲜儿童不慎滑落到冰窟下,正在不远处进行投弹训练的罗盛教闻声马上飞奔过去,救出了朝鲜少年,而自己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3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屈原舍生取义的故事300字

31、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32、孟子周游列国,却并非求官,而在于行“道”,所以有《孟子将朝王章》,对于齐王的非礼之召给予回击,表现出傲岸的个性。孟子虽然不视金钱如粪土,却也不追财逐利,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千古多少文人虽然在封建专制的重压下却都能保住气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33、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的那天。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

34、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冲锋在前,弹尽力竭,后被俘,英勇牺牲。

35、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36、——林则徐23、舍身取义,杀身成仁。24、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37、投河自尽是弱者的行为,受人鄙视,在强者思维里应该是卧薪尝胆、能屈能伸,尔后再东山再起!以现在的思维模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是不能理解屈原的投江自尽行为的,如果怀才不遇,可以另择良木而栖,王不能听从自己的意见,自己就隐居起来等待机会。投江自尽的行为我一点也不认同,更不值得赞扬。值得赞扬的是他心怀天下,爱国爱民的情怀!我们今天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隆重纪念屈原并不是为了他投江的行为,而是要用历史进步的长远眼光,重新认识和总结屈原文化和精神中对当代有启迪与教育的意义,使我们的民族更强大,国家更强盛!

38、——恽代英《狱中诗》20、剜心也不变,砍首也不变!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柔石舍生取义名言21、人固有一死,有的轻如鸿毛,有的重如泰山。2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9、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40、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41、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19、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42、屈原为了忠君爱国,不愿受到国破家亡的屈辱,宁愿跳河自尽。

43、舍身取义的事例七:解放前,由于国民党腐败无能,经济趋于崩溃,洋货充斥市场。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44、既然胸怀大志,就应该忍辱负重!

45、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6、舍身取义,杀身成仁。

47、不值得赞扬,但值得尊敬!朝廷有奸臣,怀王又恰好听信奸臣,最终导致屈原被贬。自杀不论在哪个年代都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更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屈原没有学会韬光养晦,待他日重返朝堂再以毕生精力献给那些他认为该做的事情;而是选择了抱怨,仍然是一副高傲自大姿态,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近乎偏执的心理,宁可自杀也绝不让自己蒙上世俗尘埃的污染!屈原自杀是朝廷的不幸,因为朝廷失去了一位忧国忧民的贤人志士;屈原自杀更是百姓的不幸,因为百姓失去了一位能替他们在朝堂发声的父母官。

48、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9、项羽飞驰而出,又斩杀一汉将,同时杀近百人,再会合骑兵,仅损失两骑,项羽问:“怎么样?”骑兵们钦佩地回答:“和大王说的一样”。

50、——夏完淳《别云间》25、视死如归。——司马迁26、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51、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元兵惜才,多次劝降无果。慷慨赴义。

52、文天祥。

53、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18、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54、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

55、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又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

56、屈原:投江自尽

5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58、无论怎样,屈原投江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并且不能迴避。当一个人矢志不渝所追求的理想被无情粉碎,忠君爱国的信念被深度撕裂,高贵的出身和血统被漠视,自由的人身被放逐被抛弃,面对如此黑暗如铁的现实和际遇,只能用万念俱灰一言以蔽之。所谓隐遁于世外或等待时机光复山河,恐怕是好心人的一厢情愿或局外人的异想天开。屈原别无选择,以死明志,可谓舍身取义,其精神人格光照千秋,流芳万古。

59、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泊罗江边,踉踉跄跄,得走来一个,高大而苍老的身影,他走走停停,最后好像下定了决心,抱起一块石头跳进了江中。

60、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

屈原舍生取义的故事300字

61、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62、人固有一死,有的轻如鸿毛,有的重如泰山。

63、文天祥(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抗元英雄和爱国诗人。

64、于是,他命令骑兵们分四面向山下冲,约在山东面会合。项羽大呼驰下,斩杀一汉将。赤泉侯杨喜追项羽,项羽大喝一声,杨喜的人马俱惊,退后数里!项羽与骑兵分为三队,汉军不知项羽在哪队,就也分三队包围。

65、精神品质当然是无可后非的!

66、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67、舍生取义的诗句最有名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诗句,表达了誓死如归的精神。

68、赞扬他的忠贞为国,赞扬他的文笔离骚!

69、——孟子《孟子·告子上》12、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莎士比亚13、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

70、屈原的自沉有很多说法,等括起来看,有三种。

71、以岳飞为例,他曾舍弃个人前途,坚持反对奸臣,最终引咎自杀,体现出了为国舍生取义的精神。

72、——夏明翰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7、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73、为人,方式,品质最终投射在一个焦点上——屈原投河值得赞扬么?

74、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75、还有如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那些医护人员、志愿者等,舍弃个人安全利益,争分夺秒,勇救生命,用行动诠释了舍生取义的意义。

76、——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16、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舒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

77、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78、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

79、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80、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81、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82、屈原抑郁不得志,也跟他的性格有关。

83、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84、不值得赞扬,如果我们都如屈原之举动,其后果将如何设想?所以说,临难而坚如磐石,履渊则挚若星辰,享受太平要洁如青莲,身处变故更静若止水,只有如此,才能为人生态度、家庭福祉、国家栋梁应有的价值观。但是,这绝不是在否定屈子的伟大文学成就和赤忱的爱国精神,我们只是在辩证地思考历史人物的时代价值,忠心爱国,我们所提倡的,并不是盲目的愚忠,更不是消极的自残。

85、首先肯定的说,值得赞扬!

86、“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87、只有爱之深才痛之切。屈原所深爱的是楚国的美丽山河和勤劳勇敢的人民,而不是楚国的昏庸统治者。进忠害而不用,反遭流放排挤。眼看楚国将亡,宁可一死,也不和污浊同流合污,以死明志,屈原不忍看楚国灭亡,那样对他来说比死还难受。楚国己亡,对屈原来说,活着也没有意义了。因为伟大的爱国者屈原之服务于屈囯而决不会投身事敌。哀莫大于心死。屈原以自已的死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个爱国者的千古榜样。激励者后世的爱国者。万古流芳!

88、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89、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1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90、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后来曾经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

屈原舍生取义的故事300字

9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92、舍生取义的人物事迹

93、康有为。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94、这句诗句出自于《水浒传》,表达了义薄云天、不怕权贵的精神。

95、我认为舍生取义的英雄应当先想到这三个

96、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97、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

98、但行为处事,略欠考究!

99、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舍身取义的事例六:黄花冈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

100、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于是,项羽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

101、明代政治家于谦写过

102、他的精神值得赞扬,而行动就只能是差评了。要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儿女都用这样的行动爱国的话,敌人不就不费一枪一弹轻松拿下了中华大地了嘛!

103、司马迁“隐忍苟活”的原因:在司马迁遭受极为不人道的宫刑时,他可以选择以一死来求得自己的清白,求得后人的赞誉。

104、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

105、谭嗣同。

106、舍生取义的人物事迹:说一下小说杨家将里面的任炳任堂会,任炳为了报答当年杨六郎的救命之恩,在王强赴云南追杀杨六郎时,因他与杨六郎长的非常像,为了保住国家栋梁,舍生取义,甘愿替杨六郎去死,最终自己死了,却为大宋朝保留了忠良,为后来抗辽打下坚实基础。

107、舍身取义的事例四: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

108、但他并没有选择死亡,在人生的十字路上来了个急转弯。他想到死去的父亲司马谈遗命他完成自己尚未完成的史书,他要立志继承父业,他要忍辱负重,顶着极大的压力和痛楚来完成《史记》。因为他懂得,人生可以创造价值,人只要不死,脚下便有路,尽管他“腐刑”后的躯体是卑微的,然而,他有伟大的思想和满腹的文才,只要通过奋斗,创造出非凡的人生价值,就可以反卑微为伟大,使生命“重于泰山”!在这一思想的支配下,现实生活中的烦恼、犹疑、苦闷、凄凉、孤独、失落、痛楚、绝望等等,都不能搅乱他内心深处的宁静。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巨著,就不得不“隐忍苟活,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虽被万戮,岂有悔哉!”反之,“假令仆伏发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司马迁的生死观充满辨证法;是遵循“士可杀不可辱”的古训,舍生取义,宁死不屈,还是“弃小人,雪大耻”,以实现“名垂于后世”而“隐忍苟活”,这要综合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来分析权衡,要看怎样做才对社会、对后世更有价值和意义。2、屈原“慷慨赴死”的原因:从《渔父》中可以体会出屈原愤世嫉俗的心情和对待人生的态度。渔父和屈原的对话,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政治取向,渔父认为对人生、对世事都不要太认真、太执著,最好是得过且过、随遇而安,即篇中所谓的随流扬波、与世推移,至于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则是大可不必的。屈原反对这种人生哲学,认为绝对不能随波逐流,绝对不能同流合污,宁可葬身鱼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洁行廉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