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程门立雪47句精选

历史故事程门立雪

1、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2、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入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畝,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3、后来,程颐醒来后发现门外的杨时,深感他的诚意,便更加用心地教诲杨时。杨时也因此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

4、华陀深为震动,感慨地说:“道之士,以时勤习,而不为厌吝;以辞仁义,而不为苟合。吾见子之有志,必躬以道先之;见子之无私心,必以身作则。”这句话被后人传为千古名言。

5、宋代的杨时考到进士后不愿做官,专心研究学问。他起先在颍昌(地名)拜理学家程颢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

6、宋朝的杨时,晚年隐居龟山,故又被称为龟山先生。他自幼谦逊且好学,喜爱经史,后来考中了进士,却并未奔赴官场,而是来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以增长学识。他四十岁时,程颢便离世了,自设灵堂,日日哭灵,以悼念老师。

7、讲述的是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四十多岁时与好友游酢去拜见恩师程颐,但凑巧程颐在屋中打瞌睡,而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而是静立在门口,等待老师的醒来,但不巧的是,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且是越下越大,游酢还站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老师程颐,但都被杨时拦住了,当程颐一觉醒来后,才发现外面下的雪已经很厚了,一尺多深了,而杨时和游酢则变成了雪人。

8、年7月,“程门立雪”典故入选三明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9、据传,杨时曾经拜师于程颐,但在一次请教时,程颐正在家中休息。杨时为了不打扰老师的休息,便在门外站立等候。当时正值寒冬,天空中下起了大雪,杨时就一直站在门外等待。

10、这个成语意为表示对待学问和礼仪的尊重和重视。

11、《史记》中记载了一个名叫程婴的故事,讲述了他为了拜见恩师,不畏寒冷,在门前立了整整一夜雪的故事。

12、程门立雪是一个有名的典故。

13、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北宋理学家杨时,程是指北宋“凤凰二程”中的程颐。这是一个关于尊师的故事。

14、北宋时期的,在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15、门立雪是历史故事。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6、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秽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诗和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17、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有位进士叫杨时,他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放弃了高官厚禄,专程跑到河南拜程颢为师,虚心求学。程颢去世后,杨时仍然立志求学,又想去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于是,他便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当他们到达程家时,刚好遇上程老先生坐着闭目养神。两人一心求学,便恭恭敬敬站在门外,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了。两人不言不动,等了大半天。当程颐醒来时,看到杨时和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你们两位还在这里没走?”这时候,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表情。

18、程门立雪的典故:

19、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0、程门立雪(chéngménlìxuě),汉语成语,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程门立雪”。典出《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21、后来程婴的恳求得到了汉武帝的垂听,华陀也被平反复职,程婴的孝心也被人们广泛传颂。

22、程颐醒来后发现门外的雪已下了一尺多深。程门立雪由此而来。程门立雪比喻尊师重道。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将乐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官吏。熙宁九年进士,历官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

23、范仲淹非常佩服程颐的学术精神,并在门前立起一块石碑,题写“程门立雪”,以此表彰他的品德和学术成就。

24、程门立雪这个故事是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建阳县人游酢求学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四十多岁时与好友游酢去拜见恩师程颐,但凑巧程颐在屋中打瞌睡,而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而是静立在门口,等待老师的醒来,但不巧的是,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且是越下越大,游酢还站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老师程颐,但都被杨时拦住了,当程颐一觉醒来后,才发现外面下的雪已经很厚了,一尺多深了,而杨时和游酢则变成了雪人。

25、杨时年轻时,为了求学,专程拜程颢、程颐为师。时值隆冬,还下起雪来。但老师在屋里打坐。他就静静地站在门外等,脚都冻僵了。后来,杨时虚心向两位老师学习,成为闻名的大学者。这件事被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传为学界佳话,由此演变成成语“程门立雪”。

26、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为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27、程婴是春秋时期楚国人,早年师从名医华陀,并在医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后来华陀因被诬陷而被封为庶人,程婴为了帮助自己的老师平反复职,前往长安上书请愿,但是路途十分艰辛,加之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当程婴到达门前时,已经深夜。

28、恩师家门紧闭,程婴只好先在门口蹲下。过了一会儿,地上露出了一块冰,程婴将自己的身体倚靠在门边,在寒风中不停地摇晃着身体,以驱走寒意。一夜过去,第二天清晨,华陀打开门,惊喜地看到了程婴站在门外,凝结成冰的雪,已经在程婴的身上累积了好几寸厚了。

29、这个典故表明了古人所崇尚的追求真理、努力求知的精神和品质,鼓舞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取,追求更高层次的知识和境界。

30、尊师重教,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不衰。为人子弟,在年少的时候就要亲近良师,绞益友,要从他们那里学习礼仪和知识。

历史故事程门立雪

31、程门立雪典故,福建省三明市民间文学,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

32、程门立雪是指南朝时期官员程颢和程颐到洛阳朝见当时的皇帝,天气非常寒冷,但他们不顾天寒地冻,在门前站立等候,以表达他们对道德纯洁、修身养性的追求和忠诚。后来,“程门立雪”逐渐成为表示忠诚、恭敬和奉献的典型。

33、他们到程颐家时,程颐正在打瞌睡。两人不敢惊动他,就侍立在门口。

34、成语故事是《程门立雪》。

35、程颢死后,四十多岁的杨时又和同学游酢一起到洛阳请教另一位有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弟弟)。

36、据传,南朝宋时期,文学家范仲淹被任命为滁州刺史,他会见了当地著名学者程颐,却在门外等了很久,门口积雪已经深及他的膝盖,程颐表示自己在屋内沉思苦思研究,以至于忘记了时间。

37、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杨时传》,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杨时千里寻师,程门立雪,诚心讨教的行为被传为佳话,流传千古。“

38、求学途中,杨时因对张载所著《西铭》不甚理解,不畏寒风刺骨,约着他的朋友游酢前去向程颐请教。他们到程颐家时,突然大雪纷飞;进门时,程颐正在睡觉。他们为了不影响程颐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程颐醒后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和他们讨论张载之学。经过一番研究,杨时豁然开朗。

39、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拜见程颐,但是当他在窗户外边看见他的老师在屋子里边坐着睡着了的时候,不忍心打扰他的老师,就站在门外边,静静地等着他的老师醒过来,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没有走,而是在雪中站立着,过了一会已经有了一尺厚了,这时候,他的老师醒了过来,他才走进了屋内,程颐说那个时候他看见了一个雪人

40、这个成语源自于明代《学士进阶录》一书中的故事:明朝进士李时中在参加殿试时,因为没能及时赶到,被守门的官员刘晏视为无礼,让他在程门外等待。

41、战国时期赵国将领程婴的故事。程婴为报答恩师而在师门前立了三天的雪,这一行为被称为“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被传颂至今,代表了孝敬师长和感恩之心。

42、程门立雪的启示:

43、后来就有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44、“程门立雪”是一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这个典故讲述了一位叫杨时的学者到程颐(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家中请教学问的故事。

45、李时中不想有过错,于是就在门口等候数个小时,在雪地里站立冻得瑟瑟发抖,等到官员出门才得以进入,最终他高中进士。

46、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杨时。

47、程门立雪是历史故事。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