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哑巴在一起歇后语
1、两个哑巴谈恋爱--全靠眼色办
2、两个哑巴睡一床一一好的没话说。字面上看这句歇后语是说两个人好(睡一床)没话说(哑巴)。实际应用时多用在形容两个人关系密切,形影不离,唧唧我我,该说的话都说完了,再没话说了;另一个意思是形容两个人关系好相互了解,心有灵犀,不用多说什么就明白对方的心思。
3、哑巴开会——没说的;没有说的找擀杖摸到牛犄角——别扭出穹儿来了雾中追车——路线不明炸响了的炮仗——四分五裂墙上挂琵琶——不谈了对着墙壁流泪——独自悲伤叫牛坐板凳——办不到;没法办黑瞎子吃人参——不知贵贱
4、大姑娘要婆家———嘴里说不出来
5、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6、一部分是“俏皮话”,也可以看成是汉语的文字游戏。最初的歇后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7、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话不投机半句多,对牛弹琴一窍不通,瞎子点灯白费蜡,宁跟明白人讲一句也不跟胡涂人讲十句,两个性格截然不合的人在一起说话你说东他说西,说不到一起,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也不理醒其中的含义,这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白白的把浪费时间掉了。
8、话不投机--------半句多。
9、歇后语,又称俏皮话,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将一句话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分为逻辑思维式和谐音式两种。
10、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11、两个哑子见面———不好开口
12、完整的是:哑巴吃汤圆—心里有数。
13、哑巴对话---装腔作势哑巴吃蜂蜜——甜得不能说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14、歇后语是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15、茶壶里煮汤丸———嘴上倒不出来
16、嘴巴贴膏药———开不得口
17、两个哑巴谈恋爱,默默相爱。
18、不是知音--------莫谈心。
19、迎风吃炒面———张不开口
20、下巴底下支砖———张不开嘴
21、茅厕板上捡手帕———揩(开)得口
22、后面是:心中有数。
23、儿看见娘丑———不好开口
24、对牛弹琴--------不入耳。
25、大风里吃炒面———开不了嘴
26、哑巴打电话———有话讲不出
27、蝎子当琵琵———弹(谈)不得
28、秋蝉落地———哑口了
29、茅厕板上的纸———揩(开)不得嘴
30、两个哑子捆在一起———谈也不好谈]
一群哑巴在一起歇后语
31、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32、哑子受人欺———敢怒不能言
33、哑子受冤枉———至死不开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