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诸葛亮死前说了一句什么【84句】

诸葛亮死前说了一句什么

1、一个是问蜀汉的未来怎么办?另一个则是问诸葛亮百年以后,其后代怎么办?诸葛亮顿时明白,原来刘禅是装傻,问这话是担心自己的后代,诸葛亮也告诉其家中的良田,大可放心。

2、流星飞逝、七星灯灭、六月飘雪

3、《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小说《三国演义》有相关的记载,是罗贯中先生杜撰的,我们也可以参考一下:所以诸葛亮临死前说是最后一句话是: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

4、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逸隐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5、第三次预言:万岁过此

6、一次,四人一同游玩,诸葛亮突然说道:“我知道你们三个人以后的官职。将来你们都可以达到刺史郡守的职位。”对于好友突然的预测,三个人自然是毫无头绪,纷纷问他怎么预测到的和诸葛亮自己以后的官职,诸葛亮只是笑而不语。奇妙的是,三人的发展也正如诸葛亮所说的那样。崔州平后来在曹魏做到郡守、典农校尉;徐元直做到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而孟公威则做到凉州刺史、征东将军。确实都坐到了刺史郡守级的高官,三人的官位都正如诸葛亮所说那样。

7、第一次预言:同伴的官职

8、众将正慌乱间,忽尚书李福又至,见孔明昏绝,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误国家之大事也!”

9、七擒孟获之后,诸葛为了纪念自己的功劳,立下一座纪念碑,并且写道,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等过去了372年之后,诸葛的预言便实现了,隋朝大将史万岁进攻南州,经过一座石碑的时候,上面有篆文,经过解析正是这座纪念碑。

10、及据《三国演义》记载,诸葛亮临终前特意召见刘备八岁的儿子阿斗,询问他:“你接不接父亲的班?”这个问题暗含诸葛亮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担忧,也温暖了阿斗的心灵,成为《三国演义》中经典的一幕。

11、据历史记载,诸葛亮在临死前将阿斗托付给了赵云,并告诉他:“我死后,你一定要好好照顾阿斗。”

12、而过了372年之后,这个预言竟然实现了。隋唐有一位十分骁勇善战的名将史万岁,他英勇果敢,在沙场之上是所向披比战无不胜。在一次胜仗之后。偶然经过这个功绩碑,看到诸葛亮多年前刻下的碑文,不禁吓出一身冷汗。马上命人把这个石碑推倒,继续前行。而这个史万岁作为猛将,见过的场面当然是数不胜数的,战无不胜的他想必肯定是比较勇猛的。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史万岁面对诸葛亮的预言也不禁吓出冷汗,这诸葛亮的预言可谓是十分灵验了。

13、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14、第二次预言:儿子诸葛瞻必定是个不成才的人

15、公元225年间,诸葛亮亲自讨伐南中,他三路勇攻,七擒孟获,最终平定了当地的叛乱。为了将自己的功劳记录下来,诸葛亮立下一座功绩碑。碑文上写道“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对此,诸葛亮的属下皆不晓其意,以为诸葛亮的战功直到万年之后才会被超过。但实际上,诸葛亮的预言并不是在显摆自己的战绩也不是夸耀自己的功勋,而是预言将来会有一个史万岁必定会经过这里。此万岁非彼万岁。

16、诸葛亮最后一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7、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

18、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节操,为后人捧为楷模。

19、第一个预言:儿子不成材

20、虽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入了解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历史。

21、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

22、这是诸葛亮第二次的预言,这次也如同第一次那样证实了。儿子并没有听进去父亲的教导,辜负了父亲的希望。他并没有和诸葛亮一样成为蜀汉的支柱。相反,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战死沙场。但英勇就义的背后却是自己咎由自取,若不是他太过于轻视敌人,又比较浮躁急于攻城,是不会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还被敌方所刺杀进攻的。知子莫若父,诸葛亮这关于儿子的第二个预言也可以说是十分恰当了。

23、诸葛亮死前问了阿斗一个问题。

24、丞相您去世以后,您的子嗣准备怎么安排

25、他回信道:“臣家中有八百棵桑树,足以我子孙后代吃喝用度。”意思是告诉刘禅他的后代只需要当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26、第一个预言:朋友的官位

27、第2个预言,儿子不成材

28、第三个预言: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

29、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

30、这句话流传甚广,在初中教材《出师表》的拓展中,就出现了这句话。诸葛亮为蜀汉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此时无声胜有声,《出师表》最后一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诸葛亮死前说了一句什么

31、诸葛亮和孟建等三个人一起出去游山玩水,诸葛亮说,我可以推测出来你们以后可以做多大的官,果不其然,他们三人的官职和诸葛亮推测的一样。

32、后来,刘禅掌握大权后,因为没有经验,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最后败给了魏国。

33、最后真如诸葛亮所言,诸葛瞻真的没有成就,最后战死于汉蜀之战。因为过于冒进和浮躁,在天时地利的情况下仍然打下败仗。都说知子莫若父,诸葛亮对自己儿子的预言可谓是准确无误。

34、这句话的前半句说的是诸葛亮自己回天乏力,无法完成一统天下的志愿,而“阴居阳拂”指的是太监黄皓乱政,最后一句则代指魏国必将占有天下。

35、流星飞逝、七星灯灭、六月飘雪。

36、第二个著名的预言是“火上有火,光烛中土;称名不正,江东有虎”,“火中有火”。

37、诸葛亮十分聪慧,所以很多人都十分期待他的后代的智慧还有表现。可诸葛亮到了46岁才得到一个独子,名为诸葛瞻。诸葛瞻从小就十分聪明,儿时的聪慧崭露头角,也就像诸葛亮一般被人称之为“天才”。世人都认为诸葛瞻会遗传父亲那样聪慧和勇谋,儿子顺理成章继承父亲的才华还有智慧。但有个人却不这么认为,这个人却恰巧是他的父亲,诸葛亮。

38、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

39、公元225年,诸葛亮亲自出征讨伐南中,做到七擒孟获,最后总算是平定战乱。为记下自己的胜利,他就立下一座碑,上面大概的内容就是“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那个时候,诸葛亮下属并不理解他的意思,认为是诸葛亮的功绩是在万年后才会被超越,但只过372年后,这个预言就实现了。

40、在公元397年,南中又一次经历战乱,隋朝军队大将史万岁带兵出征。那个时候,史万岁很出名,是一员猛将,可以说是屡战屡胜,几乎不会战败。史万岁进入南中后,不久就识破敌军的战术,最后突出重围,打了胜仗。之后,在继续行走的半路上,史万岁就看见一座很大的石碑,上面还留有汉代的文字。

41、书中诸葛亮反复教导告诫他不要浮躁,必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要静下心来,不能太过于浮躁。也要勤俭不可以铺张浪费损失道德。否则就会耽误自己也耽误他人,甚至会耽误国家。

42、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

43、指的是司马炎取代魏朝,而“光烛中土”说的是晋朝的政权不会存在太久,这是因为他的帝位得来的不光彩,最后“江东有虎”暗指司马睿建立的东晋定都在江东的建康。

44、根据记载,一次,四人一同外出游玩,诸葛亮突然对其他三个人说:“我知道你们三个之后会在什么官职,你们应该都可以做到刺史或者郡守的位置。”随后三人问诸葛亮自己之后能担任什么职位,但诸葛亮只是笑笑,没有说话。到最后,三个人的前途真的就和诸葛亮说的一样。他们的确是做到这些官位,而在那个时候,诸葛亮已经是做到蜀汉的丞相。

45、葛亮,最后临时的一句,不要让别人发现他的墓所在的位置,以免仇人找他报仇

46、“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47、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

48、诸葛亮的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关注个人的生死,更是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这也是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所具有的担当和责任感。

49、在他看来,儿子过于早熟,怕他之后浮躁,就给儿子留下一封遗信,叫《诫子书》。信中,他告诫儿子要静身养性,不要浮躁,于是就出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千古名句。

50、诸葛亮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5]。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51、诸葛亮十分不看好自己的儿子,认为他并不会如自己一般聪明才识流传千年。给兄长的信件中他曾这样写道:“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信件的意思大概是说,虽然儿子从小十分聪明可爱,但是诸葛亮怕他太过于早的成熟,太过于老练,可能成不了什么大器。将来也很难又什么大的作为。即使常人认为诸葛瞻是十分聪明的,小小年纪就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但是诸葛亮认为这不过是一些小聪明。很容易就沉迷在自己的得意之中,反而难以成大事。因此,诸葛亮死后留给孩子一封遗书—《诫子书》,望他不要得意忘形。

52、第一个著名的预言是“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

53、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

54、诸葛瞻虽然十分的聪明,但是很容易骄纵,即使诸葛亮曾经提醒诸葛瞻要修身养性,但是诸葛瞻都没有听,结果导致轻信敌人中了埋伏,然后以身殉国。

55、诸葛亮,一生都是有勇有谋,为人打算十分妥帖的。公园193年,曹操进攻徐州之际,一场屠杀使得万千无辜百姓惨遭杀戮。而为了躲避官兵追杀的诸葛亮与亲朋一起逃到了荆州,而之后也就在当地安顿下来了。当时的诸葛亮就已经有着“天才”的美誉,在荆州,他和三个与他共同有勇有谋十分聪慧的人结为挚友。这三位分别是崔州平、孟公威,还有徐云直。这四人以诸葛亮为首,合称为“诸葛四友”。

56、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刘禅即位。蜀汉四虎将此时全部都已死亡,诸葛亮也再次重用魏延。在诸葛亮的南征、北伐中,魏延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就提出了奇袭子午谷的想法,但未被诸葛亮同意。然而此时,魏延与杨仪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杨仪屡进谗言,使得诸葛亮也对魏延越来越不信任。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临死传遗言时,诸葛亮就没有叫来魏延。诸葛亮说道:“我死之后,汝等撤兵,魏延为先锋。若他不退兵,军队便自行撤退。”

57、须臾,孔明复醒,开目遍视,见李福立于榻前。

58、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临终前的遗言为:“先生(指自己),遗言已下:统一四海,治理九州,崇尚先王之道,建立功勋,使人人得以安居乐业。惟愿云长等人助我完成心愿,切莫因我而误大事。”

59、诸葛亮因为操劳过度而病重,这时候,诸葛亮是何等人物,他立马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瞬间脊背直生冷汗。

60、此外,诸葛亮也十分重视子嗣的教育和成长,可能会探询阿斗的学业和悟性等方面的问题。

诸葛亮死前说了一句什么

61、之后,他老人家就牺牲了,好不让人难过!!!以下是相关的原文:《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

62、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63、诸葛亮从小就很是聪明,有天才之称,在荆州之时,他有3个好友,分别是崔钧、孟建以及徐庶,以诸葛为首,4人都很是有贤能,这4个人被称“诸葛四友”直到有1天,4人游玩,诸葛亮突然对这3个人说,“我能知道你们未来会做什么官职,大概会做到刺史郡守差不多的位子。”3人一听很是惊讶,却没有多在意。一天天过去,事情果真如诸葛亮说的那般,崔钧当郡守校尉,徐庶是御史中丞,孟建则是凉州的刺史将军。确实与诸葛说的没有大的出入。

64、但是,从历史文献和小说中可以了解到,诸葛亮历史上对刘备子嗣非常关注,可能会就政治事务进行询问和交流。

65、诸葛亮死前问了阿斗一个"可汗大事可曾决"的问题。

66、诸葛亮在临死之前也在为蜀汉担忧,留下了二十七字遗言,只为保蜀汉有再起之势,可惜姜维并没有重视诸葛亮的话,导致蜀汉灭亡。

67、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68、这个问题的背后,还蕴含着诸葛亮深深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他对家族、民族和子孙后代的深刻关注和关爱。

69、因为诸葛亮当时已经感觉自己快要死了,想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能够继续下去,并且也想让阿斗意识到自己作为汉室宗亲的责任和使命。

70、在公元前193年,但曹操正要进攻徐州,就开展一场杀戮,彼时,诸葛亮年仅12岁,为躲避战乱,诸葛亮便和他的亲戚在荆州避难。根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小时候就十分聪明,在荆州的时候,只有三个人可以和他成为挚友,三人分别是崔州平、孟公威、徐元直,以诸葛亮为首,他们被称为“诸葛四友”。

71、历史上没有确切的资料记载,所以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

72、第二个预言:儿不成才

73、诸葛亮是在46岁的时候才有一个儿子,名叫诸葛瞻,而这个诸葛瞻小时候就十分聪慧,所有人都十分看好他,觉得他完全继承诸葛亮的衣钵。但是,诸葛亮却不这样认为,在诸葛亮寄给哥哥的信中曾这样说过:“诸葛瞻现在已经八岁了,十分聪明,但我怕他少年早成,怕他之后不成气候”。

74、第二个预言:预测出了自己同伴的未来

75、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76、然而,就在这时,阿斗突然问了诸葛亮一个问题:“丞相去世后,我该怎么办?”

77、第三个预言:万岁过此

78、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

79、没错,这个石碑正是当初诸葛亮留下的石碑,原来诸葛亮写下碑文并不是为纪念自己打了胜仗,而是在预言之后会有一个叫万岁的人经过这里。而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史万岁此刻看到碑文竟吓出冷汗,最后,他让人把这座石碑推了,尔后继续进军前行。

80、诸葛亮去世前,刘禅派李福前去向诸葛亮问谁能接任丞相,诸葛亮向李福说蒋琬和费祎可任,李福又对诸葛亮说,陛下让我带个话:氶相百年之后,子孙当如何自处?

81、此遗言表明了诸葛亮的宏伟抱负以及自己祖宗留下的事业任务,也表现了对自己属下云长等人的期望和叮嘱。

82、第1个,预言好友的官职

83、诸葛亮死前最后一句话是:费文伟可继之,如果只认他自己说的三个字,就是:费文伟。

84、这个问题让人们深感唏嘘,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