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5个事迹【精选84句】

孔子5个事迹

1、【读音】jìnshànjìnměi

2、【用法】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3、客人曰:既为先生门下,且有一问。

4、弟子欣然应诺。

5、【读音】kǎnkǎnértán

6、【释义】不慌不忙地谈着

7、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8、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9、【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含褒义)

10、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11、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12、【读音】dēngtángrùshì

13、第一个故事:鲁国国君说,凡是发现有鲁国人在别国沦为奴隶的,鲁国公民可以花钱赎回,回到鲁国后可以到政府报销所花的费用。孔子的一个学生在外国发现了一个鲁国人在当奴隶,因此把他赎了回来,回国后还没去政府报销,因此赢得了鲁国人的称赞。可是孔子却教训他说,你这样一做,别人就不好意思去政府报销赎奴隶的费用了,在赎与不赎的问题上就会犹豫,很多在外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也就因此不能回国,国家大好的政策就会被你败坏。

14、【读音】búshězhòuyè

15、【释义】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16、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真相须根据事实性、科学化作判断

17、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18、【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19、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20、【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21、【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唐朝·韩愈《与崔群书》

22、清·颐锁《黄绣球》三:黄绣球只是侃侃而谈,全不像他平时的性质。

23、不舍昼夜

24、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25、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正巧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26、【出处】

27、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28、驾鹤西归: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

29、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30、第二个故事:孔子的一个学生在河边散步时,刚巧发现有人落水,落水者的亲人说,谁能救落水者就奖励他一头牛,孔子的学生跳进水中把这个人救了上来,并高高兴兴地领走了牛。别人都骂他贪财,可是孔子却表扬了他,说你为大家做了一个榜样,今后再有人遇到险情,大家都会奋不顾身,整个国家就会有许多人因此而得救。

孔子5个事迹

31、弟子应:吾先生门下弟子。

32、侃侃而谈

33、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34、【读音】dàobúshíyí

35、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36、步入仕途: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37、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38、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39、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40、【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好的社会风气。

41、尽善尽美

42、周游列国: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孔子离开卫国回到鲁国。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吴国使人聘鲁国,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由鲁国来到卫国。

43、仁义礼智信的六个故事:满而不覆、善与人交、君子之态、失人失言、自强不息、处世圆明。

44、客人问:一岁几季?

45、【典故】

46、【示例】(1)《后汉书·滕抚传》:“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

47、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48、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49、君子之态: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50、问之:汝何人?

51、【示例】道若途若川,车航混混,不舍昼夜。(汉·扬雄《法言·问道》)

52、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53、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54、至圣先师孔夫子在面对实际的问题上,不但没有要学生空谈道德、伦理,反而劝学生坦然接受回报,这与孔夫子一向提倡的仁义道德岂不是矛盾了?其实不然,孔夫子当然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讲仁义,讲道德,但是他也明白这对大多数人都是太高的要求,所以在讲利益的做好事和不讲利益同时不作为之间,孔子宁可选择前者。

55、【释义】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56、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57、《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58、孔子的一生,可以说是自强不息的一生。在学习上,他孜孜不倦,学而不厌,学思结合,不懂的事每事问,为了学琴三月不知肉味,所以他的学识非常渊博,都是勤学苦练积累的;在事业上,他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主张,没有被采纳,他却知其不可而为之,一直是积极乐观,等待机会;在教育上,他诲人不倦,同时教学相长,也注重学生的长处,为他所用。可见,孔子是自强不息的好榜样。

59、(3)《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朱源做了三年县宰,治得那武昌县道不拾遗,犬不夜吠。”

60、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学生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孔子5个事迹

61、清·文康《儿女英雄》五:我即这等苦苦想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1]

62、【示例】王小刚步入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还远未登堂入室。

63、一日,孔子门下一弟子正于庭前洒扫,忽遇一客,

64、出仕修经: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所以孔子不上任,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习。

65、《一年三季》三季人孔子原文:

66、无聊!"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67、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68、道不拾遗

69、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70、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偏袒”也在所不免的......这也算人情之常,不足深怪;但当侃侃而谈之际,那自然也许流露出来。

71、【释义】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72、和“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尽善尽美、侃侃而谈、不舍昼夜、道不拾遗、登堂入室。

73、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74、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75、“哎,你搞错了,四季!”,“三季!”

76、(2)《北史·厍狄士文传》:“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

77、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

78、【示例】

79、扩展资料:

80、登堂入室

81、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82、【释义】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83、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84、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和认知程度不同的人去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