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

卞之琳的朝代?

近代 卞之琳 (1910年-2000年)江苏海门人,曾用笔名季陵,祖籍江苏溧水,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卞之琳的有多少现代诗?

据我所知,卞之琳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现代诗人,她的作品涉及广泛的主题,包括爱情、自然、社会等等。根据我的调查,卞之琳的现代诗作品数量不少于100首,其中包括她在各种文学杂志、报纸、网络平台上发表的诗歌,以及她发表的诗集和个人独立集。卞之琳的现代诗以其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思想和美妙的词藻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在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人生、情感和自然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注。总之,卞之琳的现代诗作品非常丰富,对于喜欢文学的人来说,她的作品绝对值得一读。

卞之琳的有多少现代诗?

著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数行集》(收入《汉园集》1936)、《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2)、《雕虫纪历1930-1958》(1979)等。

卞之琳归赏析?

在这首四行诗《归》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诗的前三行写 “归” 的种种追求。像一个天文学家放弃他的专业,不再使用天文望远镜,“归” —— 改行从事其它的行业;一个常年呆在热闹的环境下的人,突然要他静静的自己呆着,“归” —— 脱离尘世的暄闹;让一个久久沉浸在自己的社交圈之中的人,突然离开自己的社交圈,“归” —— 去一个和自己毫无关联的圈子。这都是诗人假设的 “归” 的追求,但是不可能的。第四行就写出了这种追求 “归” 的悲观结局: 无处可归,终于归向 "灰心",归向理智和情感上的 “不可能”。 有学者评论卞之琳,赞美他写诗 “喜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结晶,期待升华”,象在《归》的最后一个诗句 “伸向黄昏去的路像一段灰心”。 卞之琳的现代新诗更加注重在抒情情趣上另辟蹊径,更加追求诗歌的 “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的境界,精微与冷隽的特色更其突出,在《归》中表现出诗人所悟得的世界万物的微妙哲理和隐秘的心理活动。 卞之琳把自己的感慨和思考借助意象表达出来,又活用了艾略特寻找 “客观对应物” 的创作方法,他的《归》中的 “伸向黄昏的路像一段灰心” 就化自艾略特的 “街连着街,像一场冗长的辩论/带着阴险的意图/要把你引向一个重大的问题”(《普鲁费洛克的情歌》)。

卞之琳在什么国家?

卞[biàn]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卞之琳的背景?

卞[biàn]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