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印念什么字?

本文目录一览:

印章印的字从哪个方向读?

印章印的字阅读的方法如下 1、现代印章按照现代的汉文读法从左往右读,如各种公章、法人印章等等。 2、古代公用章印章印文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读。 3、中国书画作品上的钤印印文多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读,也有回文印,是文字回旋排列,多是从右上、左上、左下、右下顺序读。

印章印的字从哪个方向读?

不是,有好多种读的顺序。1、现代印章按照现代的汉文读法从左往右读,如各种公章、法人印章等等。2、古代公用章印章印文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读。3、中国书画作品上的钤印印文多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读,也有回文印,是文字回旋排列,多是从右上、左上、左下、右下顺序读。 印章的起源及演变 印章,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驶职权的工具。它的起源,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早在商周时代,印章就已经产生。如今的印章,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印章在各个历史时期,有过众多的别称,有些是因为用途上的差异,有些只是名称上的不同。“印”在甲骨文中,表示以手按压人,使之跽跪。“印”字在周末已变为以爪执节之形,说明“印”字是由“抑”演变而来。如今我们仍把“印”作为动词使用,如“印刷”、“印制”等,可见“印”作为凭信的名词是从使用中转换而来的。 在周代,印统称为玺或玺节。秦代用印制度规定,唯天子才可称玺。至此,玺印又成为地位高低、权利大小的象征。汉承秦制,皇帝称玺,一般臣下称印、印章或章。隋唐以后的官印,尺寸逐渐变大,多为九鼎文。武则天执政后,因恶“玺”音同死,下令改玺为宝,唐玄宗以后,“宝”作为皇帝之玺的专用名称,一直沿袭到清代。 此外,印章还有一些别称,如宋代的“记”、“朱记”、“合同”,元代盛行的“押”,明代的“关防”、“符”、“契”、“信”等等,清代以后逐渐淘汰,唯有“印”、“章”延续至今,仍然保持着强盛的生命力。、融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艺术瑰宝。

印章印的字从哪个方向读?

中国书画用的印章二个字就是从右往左读,三四个字的印章多数从右往左从上往下读,有回文印是从右上--左上、左下、右下顺序读。至于外国的印章或徽章,东方国家在中华文化圈的,跟中国的习惯一致,西方国家的是从左至右,先上行后下行。中东国家是从右往左。

印章印的字从哪个方向读?

印章印的字一般是类似古文从右上角开始由上往下再往左一列由上往下读,但也有些章为了章法布局需要,是从右上角开始逆时针读的,也叫回文章。

脚印的印字的同音字?

读yìn的字有以下20个:  印5、饮7、茚8、荫9、洕9、胤9、垽10、堷12、湚12、猌12、廕13、13、窨14、酳14、癊15、慭、憖16、憗16、鮣16、懚17(汉字后面是笔划数,这顺序是按笔划数排的)

和印的部首一样的字?

印”字的偏旁是卩部,与它偏旁相同的有卯、卲、即、却、卸、卿、却、卾;常用字数量较少,其他均为生僻字,如恤、卭、卽 等。“卩”作部首,称为单耳旁。在右侧写作“卩”;在下方则变形为“?(如‘厄’的下半部分)”(如:厄、危、卷);有时候下方也写作“巴”(如:邑)以“卩“为字根,与其他字根组合的有:令、叩、命、印、抑、仰、昂、即、卿、却、卸、御、膝、服;以“?(如‘厄’的下半部分)”为字根,与其他字根组合的有:厄、危、卷;以“巴”为字根,与其他字根组合的有:邑。

和印的部首一样的字?

印 汉语汉字 印,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yìn,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部首是“卩”。 “印”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凡印之屬皆从印”。“印”的基本含义为官印,如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引申含义为泛指图章,如印篆(印章);铭刻,如深深印在脑子里。 印的部首一样的字有:卯、即、卻、卸、却等。

印章上的字怎么认?

印在纸上是从右往左,写印稿是从左往右。印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会先沾上颜料再印上,不沾颜料、印上平面后会呈现凹凸的称为钢印,有些是印于蜡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蜡印。制作材质有 玉石、金属、木头、石头等。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印去掉一横的读音?

印字去掉一横读是卬,拼音是áng、yǎng。 部首 卩 笔画 4 结构 左右结构 繁体 卬 五笔 QBH 五行 土

印去掉一横的读音?

一、印去掉一横是个“卬”字。 卬的读音是áng 、yǎng 部首: 卩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4 笔顺:撇、 竖提、 横折钩、 竖 二、卬的基本释义: 读音为áng时, 1.我

印去掉一横的读音?

卬[yǎng] 汉语文字 卬,汉语三级字,读作卬(áng或yǎng)ˇ。从匕、从卩。“从反人之相与比叙”是其范式。骨与骨相合交接之瑞信是卩之范式。匕、卩两范式叠加。比叙瑞信而激励奋发是卬之范式。 卬:áng ㄤˊ。 本义:(1)人称代词。我。《尚书·大诰》:“越予冲人,不卬自恤。” (2)抬起,扬起。“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3)高。与“低”相对。《新唐书·安金藏传》:“地本卬燥,泉忽涌流庐之侧。” (4)激励,振奋。司马相如《长门赋》:“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5)怒。扬雄《解嘲》:“范雎,魏之亡命也……激卬万乘之主。” 衍义:古地名。 衍义:又用作姓。 卬:yǎng ㄧㄤˇ。 本义: (1)“仰”的古字。脸朝上。与“俯”相对。 (2)仰慕,敬慕。《荀子·议兵》:“上足卬则下可用也。” 衍义: <1> 仰望,期望。 <2>仰仗,依赖。

印去掉一横的读音?

ang,第二声(“仰”的古字) 向上;抬头向上 卬,望欲有所庶及也。从匕,从卩,会意。——《说文》 瞻卬昊天。——《诗·大雅·云汉》 卬引弓射。——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