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讼不已和莫衷一是

聚讼不已和莫衷一是

1、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2、众说纷纭,纷纭:多而杂乱。指的是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

3、例句:过去的两年间,关于这次空难的原因众说纷纭,但至今没有一个一致认可的结论。

4、《锦瑟》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表达对恋人的浓烈爱意及对年华易逝的惆怅与感慨。

5、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6、众说纷纭:

7、郭沫若《高渐离》附录《关于筑》:“据上所述,筑之形制莫衷一是,旧说每嫌过略,新说虽详,然与旧说每复根本违异,因之余颇为所惑。”

8、近义词:议论纷纷、言人人殊、各抒己见、无所适从。

9、莫衷一是:

10、“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拼音是:zhòngshuōfēnyún,mòzhōngyīshì,意思是: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是”意为对、正确。

11、反义词:一针见血。

12、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13、例句: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14、《清史稿·选举志二》:“惟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

15、近义词:无所适从。

16、清•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卷三·落英》:《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注者聚讼,莫衷一是。

17、郑观应《盛世危言·铁路》:“中国版图广大,轮船之利亦既小试其端矣,独火车铁路屡议无成,聚讼盈庭,莫衷一是,窃未见其可也。”

18、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常与莫衷一是连用。

19、清·吴趼人《痛史》:“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20、本诗的主旨历来有多种解读,但无论“悼亡说”、“恋情说”还是“自伤身世说”,往往只涉一点,不及其余,自然难免聚讼纷纷,莫衷一是。

21、[mòzhōngyīshì]

22、意思就是不能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也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结论。

23、众口一词[zhòngkǒuyīcí]基本释义详细释义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出处宋·欧阳修《论议濮安懿王典礼札子》:“众口一辞(词),纷然不正。”近反义词近义词如出一口异口同声反义词莫衷一是各执一词众说纷纭众口纷纭各执己见聚讼不已聚讼纷纭言人人殊

24、莫衷一是,莫:不能。衷:折衷;断定。是:对。意思是不能判定哪个是正确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25、关于本诗的主旨,作者其实已经进行了明示:尾联中的“惘然”二字,指的就是颔联颈联提及的“四大困惑”。只不过“困惑”再多,早已往事如烟,是非功过又有何人评说呢?此时的李商隐,早已摆脱了一事一物的桎梏,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由“不惑”而“知天命”了。

26、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27、如“悼亡说”主要依据“望帝啼鹃”,“恋情说”主要依据“沧海珠泪”,“自伤身世说”主要依据“暖玉生烟”,都不能对全诗进行整体解读。

28、反义词:众口一词、异口同声、千篇一律、一针见血、一锤定音。

29、《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