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保险业务的王先生习惯性拨通邮政EMS的特服专号,将一份紧急文件从北京送往上海。王先生并不知道,去年12月开始,他能够选择的快递服务,理论上已经可以托付给联邦快递、UPS这样的国际快递巨头,因为根据WTO协定,中国的国内快递市场已经开放。
然而,如果现在拨打联邦快递、UPS、DHL 及TNT 四大国际快递巨头的客服热线,称有一些文件要通过快递从深圳或者上海送往北京的话,联邦快递的答复是暂时只受理国际快递业务,UPS会称只针对既定目标客户以合同制方式开展国内的快递业务,DHL和TNT会表示没问题,但DHL一开口就是100元以上,TNT则强调更多关注中高端客户,积极引导他们的长期合同。
在中国的快递市场全面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国际快递巨头在中国的国内市场并没有表现出像争夺国际快递市场那样的“如狼似虎”。由于成本居高不下,网络开拓困难等因素影响,这些巨头们或观望、或蜻蜓点水般打探,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
DHL战线退缩
2004年初,国际快递巨头DHL进军中国国内快递市场,在国际快递界引起轰动。这预示着,外资企业首次向中国快递服务这一利润丰厚市场的渗透。
DHL推出了两项国内快递业务,分别是“2千克~30千克24小时包裹递送”和“30千克~1000千克48小时递送”。当时,DHL在中国运营快递板块的公司——中外运敦豪航空快运有限公司大区旗下的各地分公司,还单独设置出了国内快递部门和专门从事国内快递业务的工作人员。
但是就在最近,DHL却撤销了各地很多从事国内快递的部门,国内快递业务专门的工作人员也合并进了国际快递部门。在国内快递市场彻底开放的时候,DHL令人意外地收缩了从事国内快递业务的战线。
知情人士透露,DHL介入国内快递业务后,由于货量上不去,运作成本又较高,一直亏损较大。之前DHL从上海出发的国内快递货量,一天也只有几十公斤,而一般的民营快递是这个数字的几倍,EMS每天的快递量更是在十几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