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的两都赋中“两都”指哪里【优选27句】

班固的两都赋中“两都”指哪里

1、《西都赋》由假想人物西都宾叙述长安形势险要、物产富庶、宫廷华丽等情况,以暗示建都长安的优越性。

2、此后,西汉王朝始终保持着关中长安的本位政策。

3、《东都赋》则由另一假想人物东都主人对东汉建都洛阳后的各种政治措施进行美化和歌颂,意谓洛阳当日的盛况,已远远超过了西汉首都长安。

4、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5、西汉初年,汉高祖曾欲定都洛阳,后在娄敬的劝说下迁都关中的咸阳旧地,并定名长安。

6、长安,在《两都赋》里叫西都。

7、洛阳与其他留有行宫的城池没有太大区别。

8、两都赋不是文人五言诗,而是汉大赋。

9、“都”与“京”同义,可以说昙花一现的王莽新朝第一次设置了“两京制度”。

10、汉代的班固和唐代的李庾都作有《两都赋》。

11、《两都赋》是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创作的大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据其自序,自东汉建都洛阳后,“西土耆老”希望仍以长安为首都,因作此赋以驳之。

12、因此,东汉政权便将洛阳称呼为“东京”,将西汉旧都长安称呼为“西京”,合为两京(此外还有“南都”南阳)。

13、王莽的“新朝政权”便响应了儒生的号召,将洛阳升格为“新室东都”,以长安为“新室西都”。

14、据其自序,自东汉建都洛阳后,“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眷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雒邑之议。故臣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希望仍以长安为首都,因作此赋以驳之。

15、《西都赋》由假想人物西都宾叙述长安形势险要、物产富庶、宫廷华丽等情况,以暗示建都长安的优越性;《东都赋》则由另一假想人物东都主人对东汉建都洛阳后的各种政治措施进行美化和歌颂,意谓洛阳当日的盛况,已远远超过了西汉首都长安。

16、两都赋指的是长安和洛阳。在《两都赋》里叫西都,在《二京赋》里叫西京。;洛阳,在《两都赋》里叫东都,在《二京赋》里叫东京。《两都赋》是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创作的大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

17、长安和洛阳

18、东汉政权以洛阳为首都(并改名为雒阳)。由于东汉政权需要宣扬自家政权是西汉政权的延续,也就必须尊隆长安。

19、这一阶段的文学家也有吟咏两京的作品,例如班固有《两都赋》(即《西都赋》与《东都赋》,载于《后汉书·班固传》,张衡又比拟之而作有《二京赋》(即《西京赋》与《东京赋》,载《昭明文选》。

20、但西汉中后期儒士们已经在以“周公营洛”为标杆,号召统治者迁都洛阳了。

21、东汉时的两京,主要指东汉首都洛阳和西汉旧都长安。

22、洛阳,在《两都赋》里叫东都。

23、《两都赋》是汉代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创作的大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据其自序,自东汉建都洛阳后,“西土耆老”希仍以长安为首都,因作此赋以驳之。《西都赋》由假想人物西都宾叙述长安形势险要、物产富蔗、宫廷华丽等情况,以暗示建都长安的优越性;《东都赋》则由另一假想人物东都主人对东汉建都洛阳后的各种政治措施进行美化和歌颂,意谓洛阳当日的盛况,已远远超过了西汉首都长安。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

24、《两都赋》是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创作的大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

25、唐人李庾亦有《两都赋》传世,唐文宗太和年间,李庾作《西都赋》、《东都赋》,直接上继班张,写长安与洛阳,成了唐代少见的大赋。李庾的《两都赋》包含着更多的哲理,以长安和洛阳的兴废为主线,是对长安、洛阳这两个古都历史的总结,得出“所都者在东在西可也”。

26、班固的《两都赋》学习了《子虚赋》、《上林赋》的结构方式,合二为一,又相对独立成篇。上篇只写西都,下篇只写东都,内容划分清楚,结构较为合理。从主导思想上说,他不在规模和繁华的程度上贬西都而褒东都,而从礼法的角度,从制度上衡量此前赞美西都者所述西都的壮丽繁华实为奢淫过度,无益于天下。《西都赋》写长安都城的壮丽宏大,宫殿之奇伟华美,后宫之奢侈淫靡,也极尽铺排之能事,使作者着实表现出了写骋辞大赋的才能。但结果却不是写得越奢华便越体现着作者对它的赞扬,而是折之以法度,衡之以王制。《东都赋》写洛阳,虽也写宫室、田猎的内容,但比较概括,而从礼法制度出发,宣扬“宫室光明,阙庭神丽,奢不可逾,俭不能侈”,“顺时节而蒐狩,简车徒以讲武,则必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

27、东汉之后,还有以两京为两汉的代称者。例如《陈书·沈不害传》载沈不害的文章:“故东胶西序,事隆乎三代,环林璧水,业盛于两京。”